一架美军C-130运输机,稳稳降落在大马士革一处空军基地的跑道上。测试成功,意味着这里很快就能起降各路飞机。
这事发生在今年9月到11月之间,美国国防部的人员没闲着,一直在对这个基地进行勘测和评估。
普通人看着就是个机场,但在行家眼里,这地方的位置实在太讲究了。它正好卡在通往叙利亚南部的门户上。
而这条南部通道,恰恰是伊朗的长年以来,向黎巴嫩真主党输送武器和物资的交通要道。
真主党是伊朗在中东跟以色列掰手腕的重要棋子,是“抵抗轴心”里的核心力量。
现在美军把基地安在这里,相当于直接掐断了伊朗的补给大动脉。以后侦察机、加油机一上天,伊朗再想偷偷摸摸运点什么,恐怕比登天还难。
这盘棋背后,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叙利亚过渡政权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之间的一笔默契。
11月10日,沙拉将头一回踏进白宫,和特朗普坐下来谈。
其实早在今年9月,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司令库珀将军就先去了一趟叙利亚,跟沙拉碰过头,聊的就是这些事。
沙拉的政权眼下最缺的就是国际上的支持和援助。
特朗普这边早就递出了橄榄枝。今年5月他访问中东时就放过风,说要解除对叙利亚的部分制裁。
这次沙拉去华盛顿,很可能就是用更大的“制裁豁免”,来换取他对美军部署的全面配合。
有消息说,双方已经谈妥了,基地主权还是叙利亚的,但美军可以用来搞后勤和监视。说白了,就是沙拉点头同意美国在自家门口安了个“探头”。
美军要的还不止一个基地。他们希望借着沙拉政权的手,把叙利亚南部搞成一个“非军事区”。
这么一来,最高兴的恐怕就是以色列了。
过去,以色列空袭伊朗的核设施,总得提心吊胆,怕叙利亚在背后给伊朗通风报信。
现在,美军亲自在叙利亚南部盯着,以色列的后顾之忧少了一大半。
去年,以色列和伊朗已经爆发过两次直接的军事冲突。有了美军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基地当后盾,以色列再动手时,底气自然更足。
特朗普在6月份公开宣称“伊朗的三个核设施已被摧毁”,这话听着吓人,其实是说给两拨人听的。
一层意思是警告伊朗:“你家最重要的东西,都在我的打击范围之内。”
另一层意思,是给以色列撑腰打气。
美军的动作,还不止叙利亚这一个点。实际上,一张大网正在慢慢铺开。
今年5月就有消息传出,特朗普政府已经把部署在叙利亚北部和东部的6个基地的兵力,转移到了伊拉克境内。
他们在叙利亚只留下了两处基地。
一处在哈塞克省,紧挨着伊拉克。另一处在东南部的沙漠里,靠近约旦。这两处地方,正好死死扼守住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三国交界的核心地带。
陆地上步步为营,海上也没闲着。
6月底,霍尔木兹海峡。原本在这里巡逻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巡逻部队,被换成了濒海战斗舰。
这种船,个头小,速度快,专门对付海峡里复杂的水文环境,还带着扫雷设备和无人侦察系统。
霍尔木兹海峡是伊朗的经济命脉,全国的石油出口都得从这条水道走。
美军换上这种更专业的家伙,名义上是“保障航行安全”,实际上,等于是在伊朗的经济咽喉上卡了一把锁。
陆地上设卡,海峡上布控,美军在伊朗的东西两侧都装上了“电子眼”。
到了这个份上,特朗普邀请沙拉11月10日访美,更像是为这张大网完成最后的收口动作。
这张针对伊朗的“包围网”正悄然收口。
伊朗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相当难受。
想谈判?特朗普3月份就撂下狠话,要么在两个月内达成新的核协议,要么就等着挨炸。这架势,明摆着是逼伊朗单方面认输。
想硬扛?手里能打的牌越来越少。
黎巴嫩的真主党,补给线被美国人盯着;也门的胡塞武装,面对美军的战舰也难有作为;自己国内的核设施,又时刻暴露在以色列的打击威胁之下。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嘴上依然强硬,声称“伊朗能打美国的脸”。
但现实是,随着美军在大马士革的基地即将启用,沙拉的白宫之行也板上钉钉,伊朗在中东腾挪的空间,正被一点点挤压。
特朗普这套组合拳,逻辑其实很清楚。
用“解除制裁”拉拢叙利亚,换取军事部署的方便。用“基地网络”封死伊朗的陆路通道。用“濒海战斗舰”扼住伊朗的海上命脉。最后再用“军事威胁”逼迫伊朗在核问题上就范。
伊朗手里能打的牌,确实不多了。
每一步棋,都精准地落在了伊朗的痛处上。
接下来,就看11月10号美叙两国领导人会晤之后,这张网到底会收得多紧。
对伊朗来说,怎么走出这个困局,是继续跟美国耗下去,还是另寻出路,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存亡,也将深刻影响整个中东未来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