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式庇护下的“战略无忌惮”
以色列之所以敢在72 小时内悍然袭击六国,背后离不开美国长期以来的庇护与纵容,这种庇护使得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行事愈发肆无忌惮,完全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准则。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可谓是昭然若揭。长期以来,美国在联合国这一国际多边平台上,频繁为以色列行使“否决权特权”。据相关数据统计,仅在过去两年,美国就对 11 项涉以决议毫不犹豫地投出了反对票。在巴以冲突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和基础设施的严重损毁。然而,美国却对此视而不见,放任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肆意进行。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也是对国际公平正义的严重挑战。
在以色列袭击卡塔尔这一事件中,美国的态度更是令人失望。以色列在未事先通报美国的情况下,悍然对卡塔尔发动袭击,这一行为严重破坏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然而,美国最终却选择了“口头批评、实质兜底” 的态度。美国只是对以色列进行了象征性的口头批评,却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措施来约束以色列的行为。美国既未启动对以色列的军售审查程序,也未在联合国安理会推动对以色列的实质性制裁。这种 “双重标准” 的做法,让以色列更加坚信自己有美国这座强大的靠山,从而形成了 “有恃无恐” 的战略误判。在以色列看来,只要有美国的支持,他们就可以无视国际法,肆意妄为地进行军事行动。
美国的这种庇护行为,不仅让以色列在军事行动中毫无顾忌,也对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以色列在美式庇护下,不断扩大其军事行动的范围和规模,使得中东地区的局势愈发紧张和动荡。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中东地区各国人民的感情,也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利益。美国应该认识到,一味地庇护以色列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只有推动以色列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才能实现中东地区的长治久安。
(二)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续命术”
内塔尼亚胡领导下的以色列政府,正深陷国内政治危机的泥沼,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使得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支持率急剧下滑,政府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近期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支持率已经暴跌至不足30%,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以色列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正在不断蔓延。政府内部在司法改革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这一争议不仅导致了政府内部的分裂,也引发了民众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许多以色列民众认为,司法改革将削弱司法独立,破坏国家的民主制度,因此他们走上街头,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和抗议。
更为严重的是,人质危机的爆发让内塔尼亚胡政府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大量以色列人质被扣押,这一事件引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愤怒和恐慌。民众对内塔尼亚胡政府在人质解救问题上的表现极为不满,认为政府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人质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政治命运,内塔尼亚胡政府重拾“对外强硬” 的民粹策略。他们试图通过渲染 “国家安全威胁”,将民众的注意力从国内矛盾转移到 “打击恐怖主义” 上。内塔尼亚胡政府高调宣称要对周边国家的所谓 “恐怖组织” 进行严厉打击,试图以此来激发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凝聚民众的支持。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复制 2014 年加沙战争时的 “政治反弹” 剧本。在 2014 年的加沙战争中,以色列政府通过军事行动,成功地提升了民众的支持率,内塔尼亚胡政府希望此次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然而,这一次内塔尼亚胡政府显然失算了。过度扩张的军事行动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以色列陷入了更加孤立的境地。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纷纷表示谴责,认为以色列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以色列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反思政府的军事行动,他们认为政府的行为是“为权力不顾后果” 的投机行为,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让以色列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内塔尼亚胡政府的这一策略,不仅没有挽救其政治命运,反而让其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
(三)军事霸权的“技术迷信”
以色列在军事技术领域确实拥有着显著的优势,长期以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军事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打造出了一套堪称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的情报监控体系与精确打击能力。
在情报监控方面,以色列的无人机技术堪称一绝。其先进的无人机能够在高空长时间盘旋,凭借着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和先进的侦察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控。这些无人机的监控范围极广,甚至可覆盖1500 公里外的目标,无论是隐藏在山区的军事设施,还是在城市中活动的武装人员,都难以逃脱它们的 “眼睛”。通过无人机收集到的情报,以色列军方能够及时掌握敌方的动态,为军事行动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
在精确打击能力上,以色列更是有着骄人的成绩。其导弹命中率高达92% 以上,这一数据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无论是远程导弹还是短程导弹,以色列都能够做到精准打击目标。在以往的军事行动中,以色列多次利用其精确打击能力,成功摧毁了敌方的关键军事设施,如导弹发射基地、武器库等,有效地削弱了敌方的战斗力。
然而,以色列却陷入了“技术迷信” 的误区,错误地认为凭借这些先进的军事技术,就能够解决所有的政治问题。他们忽视了一个关键的事实:战争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政治、外交和人心的博弈。当以色列凭借其军事技术优势,频繁对周边国家发动 “精准打击” 时,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在无形中制造了更多的仇恨。每一次军事行动,都会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这些平民的死亡和伤痛,成为了仇恨的种子,在当地民众心中生根发芽。
随着仇恨的不断积累,以色列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并没有因为军事技术的优势而减少,反而与日俱增。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以色列的敌意愈发强烈,各种抵抗组织也不断涌现,他们以各种方式对以色列进行反抗。曾经被以色列视为“安全屏障” 的军事技术优势,如今却成为了仇恨滋生的温床,让以色列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以色列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单纯依靠军事技术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全与和平,只有通过政治对话和外交努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