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搬迁风波:35只窃听器揭旧怨新仇

1985年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搬迁风波:三十五只“自家货”窃听器背后的旧账新仇

一九八五年春天,地中海边的地拉那城头还飘着湿冷的雾气。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那会儿正折腾着搬家。原本老馆子离市中心不远,周围就是政府机关、文化宫啥的。可突然有一天,阿方递了张公文,说是要修缮,让中方赶紧收拾东西去新址。

郗照明,那时刚上任没多久的大使,一脸狐疑。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写过一句:“对方催得急,我们心里打鼓。”其实外交圈里都清楚,这种事多半不是为了修房子那么简单。

新馆在城市边缘,一片叫克鲁雅路的小区,当地司机说那地方以前是个葡萄园,还没完全开发好,晚上黑灯瞎火,有时候还能闻到下水道味儿。中国工作人员一进门就发现问题:水管生锈、插座松动、电线乱搭。有个姓刘的厨师说,“厨房连煤气灶都装不上,只能烧柴。”

这事搁现在肯定得发朋友圈吐槽,但当时只能硬着头皮干活。工人们花了半年时间把房子勉强弄顺溜点,还自己从国内带来些电料零件凑合用。

忙完这些,大伙正准备喘口气,却有人提议再做次安全检查。这建议最早是保密员老马提出来,他以前在新疆当过兵,对这种事特别敏感。他说:“越是关系尴尬的时候,小动作越多。”于是国内专门派了检查组飞过来,用仪器扫了一遍,又拿螺丝刀敲敲打打,在墙角、吊顶和暖气管附近转悠。

有天傍晚快下班时,一个年轻小伙王磊(化名)发现机要室墙根处有根细塑料管,不像给水也不像走线。他顺手扒开石灰层,一挖到底——咔嚓!一个指甲盖大的黑盒露出来,上面赫然印着“上海无线电厂制造”。众人一愣,以为是谁落下的小玩意,再仔细看才反应过来,这竟然是一枚窃听器!

接下来几天,他们像淘金似的一点点刨开各个重点房间的墙体,每找到一个,就有人念出标签,“广州电子配件”、“天津无线”,全都是熟悉不过的名字。一共挖出了三十五只,全标“中国制造”。

按理说,这些设备八成来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援助时期送过去的大批通信材料。有位懂行的工程师私底下分析:“估计他们用我们支援过去的小零件改装后反用回来,也算物尽其用了。”

其实早些年两国关系确实铁得很。从1961年开始,中国每年往阿尔巴尼亚运粮食、拖拉机,还有军服布匹。我爸当初就在外贸公司跑业务,他记得1972年的时候,为了给阿国建一家纺织厂,公司连夜加班熬红眼。“他们国家小,人手不够,我们还帮培训技术员,”他说,“结果几年后闹掰,他们居然防起我们来了。”

事情变味是在七十年代末。当时霍查掌权已久,对苏联翻脸后又和西欧美国互相瞪眼。本以为跟中国能一直亲近,可等到北京和华盛顿握手言欢,霍查觉得被晾在了一边。据《世界知识》杂志1980年第6期记载,那段时间阿方媒体经常发表措辞激烈的小册子,把“三世界理论”骂作投降主义,说什么“昔日朋友今日敌”。

到了1978年,中国停止所有经济援助,据传双方谈判桌上甚至出现摔杯子的场面。从此以后,两国官方往来基本停滞,只剩必要场合互致问候。有一次我叔叔陪同代表团去参加国际会议,会场遇见几个阿尔巴尼亚官员,对面笑容僵硬,说话滴水不漏。据他讲,“彼此寒暄完,各自转身就走,都怕多聊一句惹麻烦。”

再回到85年的大使馆现场。当最后一只窃听器被拆下来放进铁盒封存,有人悄声嘀咕:“这玩意摆明就是想栽赃啊,要真泄密,还能怪到我们自己头上?”也有人半开玩笑道:“你看这些标签,比市场上的假冒货还逼真!”

后来相关情况报回北京,没有公开闹大,只是在内部加强安检流程,并提醒驻外人员提高警觉。这类事件其实并不少见,据曾任外交部档案局副局长李士林2013年的访谈披露,上世纪70-80年代,多数东欧国家都有类似操作,只不过规模大小不同罢了。

倒霉的是普通员工。有位负责通讯保障的小李,因为排查线路累出腰伤,好几个月才缓过劲儿。他至今逢人便唠叨一句土话——“亲兄弟明算账,隔夜饭别乱吃”,意思差不多就是防备心不能丢。

至于那些拆下来的窃听器,现在据说还有两三个留存在某档案室做教学样品,其余全数销毁。不少年轻外交官入职培训都会看到照片教材,上面红色字迹依稀可辨,让人大跌眼镜又哭笑不得。

至于霍查本人,在事件发生后不到半年便因病去世。《人民日报》1985年底的一则简讯称,新领导人拉米兹·阿利亚逐步调整政策,但对华态度始终谨慎疏远。一晃几十年过去,如今街头巷尾还能偶遇当年来华留学归来的老人,他们讲起那个时代,总会摇摇头感慨命运无常——毕竟,从兄弟变陌路,不过短短二十载光景而已。

前阵子表妹旅游回来带了一瓶当地葡萄酒,她指着包装袋上的地图问我,“你觉得这个地方穷吗?”我想起新闻里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GDP总量不到200亿美元,人均收入比不上浙江温州郊区农民工。但谁又知道呢?历史拐弯处总藏玄机,也许哪天克鲁雅路旧址又会换上一块新牌匾,到底有没有人在里面偷听,也只有老鼠知道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

信源:《世界知识》杂志1980年第6期、《人民日报》1985年底简讯、李士林访谈录等综合整理。如需进一步考证,请参阅相关历史档案及口述资料。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