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军事观察》报道中提到,法国已经将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交付给了印尼。印尼空军甚至公布了涂有“T-0301”序列号的首架阵风的照片。这架机属于印尼空军第6航空联队第12中队,是目前印尼少有的具备远距作战能力的先进机型。让人奇怪的是,这架阵风原本计划在2026年上半年交付,但竟然提前了将近半年,于2025年8月就抵达了,引得外界猜测:法国是不是担心印尼会退单,所以提前送来战机,想堵住印尼的退路?
▲这方面的消息,来自美国媒体的报道。
从时间安排来看,这批阵风的到来确实显得有点匆忙。2022年2月,印尼与法国达成大约81亿美元的协议,买了42架阵风飞机,然后分成三次签的合同。按照原定计划,第一批6架应该在2026年2到6月之间交付,但令人惊讶的是,今年8月,印尼竟然提前收到第一架现役机,这交付速度至少提前了半年。这其中的动静,可不一般啊。
其实,法国之所以那么着急交货,原因很明确——就是担心印尼会改变主意。2025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战,给了阵风战机一次残酷的实战考验。巴基斯坦空军完败印度空军,竟然毫发无伤地击落了6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苏-30MKI和3架阵风。特别是被击落的第一架阵风,正是印度编号BS-001的那架,由老练的飞行员操作。消息一公布,阵风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声誉乖差了不少。印尼本来也对每架1.93亿美元的价格不太满意,这下看到阵风的表现,心里自然凉了半截。
▲印尼编号“T-0301”的第一架阵风战机
其实,买军火可不是光比性能那么简单。印尼为啥敢硬着头皮去接阵风?一是地缘关系的因素。买西方装备,意味着拿到了西方的政治支持。印尼一开始考虑的是俄罗斯的苏-35,可遇到美国施压“制裁”的威胁,不得不放弃;至于中国的歼-10CE,虽然在印巴冲突中表现不错,但印尼军方要接受中国主战机型,存在技术体系兼容的问题,加上外交上的担心。这样一比较,法国的阵风就成了一个相对稳妥的“政治牌”。
另一方面,印尼也挺怕法国在军售上的强硬态度。2009年,利比亚擅自撕掉阵风的采购合同,转而买苏-35,结果到2011年北约干涉利比亚时,法国可是挺积极的,亲自派阵风去参战。对印尼来说,卡扎菲的下场就是个警钟:要是取消阵风,可能会惹得法国找麻烦。既然合同都签了,法国的生产线也已经启动,印尼只能硬着头皮“忍着”了。
▲歼-10C和阵风的对比图片
一直以来,阵风被看作和英国台风、美国F-16、中国歼-10系列处于同一档次,各有长短。但是,印巴空战一来打破了这层“平衡”的幻觉。阵风被击落,歼-10C表现得特别亮眼,公众讨论中形成明显的对比。印尼买到的阵风每架价格超过1.9亿美元,而歼-10CE出口价大概只要4000万美元,在性价比上差异还是挺大的。
其实,印尼内部也有过反思。印巴冲突之后,印尼国防部副部长曾坦言,他们在考虑引进歼-10的可能性,觉得它的性能挺合适,价格也很实惠。不过,合同签了,定金付了,要取消订单也不是那么简单,要赔偿巨额损失,还怕得罪法国,影响外交关系。结果,印尼只能一边嫌弃一边硬着头皮接收。法国很明白,阵风的实战声誉已经受损,所以急着交付,就是想把印尼套住。一旦首批6架到位,后续想要违约就难了。提前交付,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绑架”,让印尼没得反悔的空间。
印尼和土耳其达成了一个100亿美元的巨大交易,大单签下来了。
不过,印尼并没有把所有赌注都压在阵风战机上。今年以来,印尼频繁展开军购行动:签了个100亿美元的合同,从土耳其买了48架“可汗”,还跟美国搞定了24架F-15的采购协议。这样一来,印尼未来的空军阵容可真是花样繁多,美制的F-15、法系的阵风,还有土耳其的“可汗”,再加上自己改良升级的苏-2730,搭起来就是一套相当丰富的混搭空中力量。阵风在其中的角色,更像是一种“外交的象征”,而不是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实际上,印尼的采购思路变得越来越明了:法国的阵风主要是为了拉近跟欧洲国家的关系;美国的F-15则是为了巩固和美军的合作联系;土耳其的“可汗”算是潜力股,价格实惠,又不用担心西方的制裁风险。至于中国的歼-10CE,虽然性能不错,但在印尼的政治布局中早就被排除在外了。
▲阵风战斗机,法国产的多用途战机,因其灵活性和强大的作战能力,广受各国青睐。
法国提前半年把阵风交付给印尼,这看起来好像效率挺高,但其实也透露出点紧迫感。五七空战把阵风的神话打碎了,印尼早就对阵风没那么死心了。法国的做法是抢先把货送到,堵住退路。印尼的情况则有点两边难办,一方面要考虑性能和性价比,另一方面又得兼顾外交和安全。结果,印尼的战机布局变得很杂,混搭不少,用外交关系来平衡,取代了纯粹追求性能最大化。至于阵风嘛,可能更多是政治上的一个名义,真打起来未必是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