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阿森纳又一次坐上了联赛头把交椅。积分榜上,他们领先的优势看起来很舒服,身后的追赶者们则状况频出,步履蹒跚。于是,那个熟悉的问题又被抛了出来:今年的英超冠军争夺,是不是已经提前画上句号了?
坦白说,每当听到这种论调,我总会习惯性地皱眉头。跑了十几年体育新闻,看过太多球队在赛季初顺风顺水,最后却两手空空。尤其是阿森纳,这支球队的历史包袱实在太重了。他们现在的足球踢得确实漂亮,埃贝雷奇·埃泽在前场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球队整体运转流畅,充满自信,似乎一切都在米克尔·阿尔特塔的掌控之中。可这剧本,总感觉有些眼熟。
翻开历史记录,那串数字至今还很刺眼。自2004年最后一次捧起联赛奖杯以来,他们占据榜首位置的时间累积起来已经接近800天。接近800天,足以完成两个完整的赛季,但冠军奖杯却始终没能再次回到酋长球场。这种经历,对于一支球队和他们的支持者来说,是一种漫长而反复的折磨。它会渗透到球队的血液里,变成一种挥之不去的心理暗示。领先的时候,球员们会不会想起曾经的崩盘?媒体和球迷的过度期待,会不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依然记得前几个赛季,同样是在赛季中期,阿森纳也曾建立过可观的领先优势。当时伦敦科尔尼训练基地外的气氛,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充满了乐观情绪。那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终于要捅破那层窗户纸了,结果呢?一场突如其来的伤病潮,或者是在关键战役中莫名其妙的失常,让整个赛季的努力付诸东流。这种从云端跌落的感觉,一次就够让人刻骨铭心了,何况是反复上演。
当然,把现在的这支球队和过去的失败者们简单划等号,并不公平。阿尔特塔用了几年时间,对阵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如今的这支阿森纳,在球员配置和战术成熟度上,确实比前几年更有底气。后防线的硬度,中场的控制力,以及锋线的得分效率,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他们不再是那支总被诟病“球风偏软”的球队了。可是,冠军争夺从来不只是纸面实力的比拼。
足球比赛有它自身的规律,漫长的赛季就像一场马拉松,考验的是一支球队的综合实力,尤其是阵容厚度和在逆境中的调整能力。现在才十月底,赛季刚过四分之一,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那些暂时“打盹”的竞争对手,不可能整个赛季都状态低迷。他们的阵容深度和冠军经验,决定了他们随时可能迎头赶上。一场关键球员的伤病,一段密集的魔鬼赛程,就足以让积分榜的形势瞬间逆转。
阿尔特塔本人也经历过那种功败垂成的痛苦,这对他来说既是教训也是财富。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终场哨响之前,任何庆祝都为时过早。他的球队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去听外界的赞美,而是要专注于眼前的每一场比赛,并且祈祷核心球员们能健健康康地撑到来年春天。
说到底,阿森纳现在最大的敌人,或许不是积分榜上那些虎视眈眈的对手,而是他们自己,是他们那段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历史。他们需要用一座真正有分量的奖杯来彻底打破这种心魔。所以,英超的冠军争夺结束了吗?这个问题问得太早了。对于阿森纳来说,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