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88 岁奶奶藏了 61 年的秘密:当年笑着拍 “遗照”,转身两闯蘑菇云

1964 年 10 月 16 日,罗布泊上空升起蘑菇云的瞬间,举国都在等待那声 “东方巨响”。而 28 岁的张连芳正攥紧领航仪,驾驶改装后的伊尔 - 12 运输机冲向那朵致命的云团 —— 国外靠无人机完成的核取样,此时的中国只有靠着飞行员用命去换。这位被战友叫 “傻连芳” 的姑娘,用两次穿越蘑菇云的决绝,在核试验史上刻下了巾帼印记。

“这是遗照,准备牺牲”:28 岁姑娘笑着按下快门

“有项绝密任务选了你,得立生死状。”1964 年的召唤毫无铺垫,张连芳只知道任务和 “原子弹” 有关,就跟着队伍扎进了新疆马兰基地。这里的日子比想象中更难熬:十三级大风能刮跑简易厕所,战友常笑着喊 “姐,你厕所又没了”;喝的 “戈壁水” 又苦又涩,昼夜 50℃的温差能冻裂水壶。

直到采样前一天,组织让所有人拍 “特殊照片”,她才懂任务的重量 ——“那是遗照,准备去牺牲的。” 镜头对准她时,张连芳却咧开嘴笑了,眼里没有丝毫怯意。后来她回忆:“国家要搞原子弹,能选上我,是瞧得起我。” 这张照片里的笑容,成了她向生死告别的勋章。

两闯蘑菇云!她说 “干啥都要十全十美”

下午 3 点,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喜讯传来,张连芳的飞机已经爬升至 6000 米高空。核爆后 30 分钟是取样黄金期,她猛地推杆,飞机直插翻滚的蘑菇云。舱内瞬间陷入黑暗,气流把飞机掀得 “上蹿下跳”,温度骤升,仪器报警声刺得人头疼,能见度不足半米。

“蹭一下就穿过去了,样采到了。” 可看着仪器上的读数,张连芳突然喊停:“再穿一次!” 副驾驶脸色惨白,后舱战友早已吐得直不起腰,她却攥紧方向盘:“我怕不准,再来一次保险,干啥都要十全十美。” 第二次穿越时,辐射检测仪的指针疯狂跳动,但她稳稳操控飞机,直到采样瓶装满才拉升高度。

当她带着完整数据落地,程开甲院士攥着样本的手都在抖 —— 这可是分析核爆效果的第一手资料,是用飞行员的命换来的。

头发掉光仍请缨:“西北任务有我张连芳”

任务结束的检测报告里,张连芳的辐射值最高。没几天,她的头发大把脱落,一抓就是一把,面部肿得睁不开眼,白细胞低到危险线。可当 1965 年首次空投原子弹试验启动,她又主动站出来:“只要有西北的任务,准有我张连芳!”

医生急得直劝:“你能否生育是国家的事!” 她却笑得坦然:“人家看中我,我高兴还来不及。” 那些年里,她两次流产,身体饱受辐射后遗症折磨,却硬是凭着毅力熬了过来。1968 年,她顺利生下大女儿,1971 年又迎来二女儿,用生命续写着奇迹。

在 28 年飞行生涯里,她安全飞行近 4000 小时,执行数百次任务,创下连续 10 个月零失误的纪录。别人问她怕不怕,她总说:“高高兴兴也是一天,愁眉苦脸也是一天,为啥不乐着过?”

88 岁仍讲传奇:她的 “傻” 是民族的刚

直到 2014 年,《穿越蘑菇云的女飞行员张连芳》一文发表,这段尘封半个世纪的往事才被揭开。如今 88 岁的她,穿上飞行服仍眼神明亮,走穴演讲、提笔写作,一遍遍把故事讲给年轻人听。

央视《吾家吾国》专访里,主持人王宁问她 “第二次为啥还去”,她笑得像当年拍遗照时一样:“我这人傻兮兮的,战友都叫我‘傻连芳’,傻得可爱。” 可这 “傻” 里,藏着最纯粹的忠诚 —— 当年没有无人机,她就是移动的 “取样器”;没有防护服,她的血肉之躯就是国家的屏障。

现在的马兰基地早已换了新颜,核取样早已实现无人化操作。但当我们仰望蓝天,总能想起那个笑着拍遗照、勇闯蘑菇云的姑娘。她掉光的头发、受创的身体,都化作了 “两弹一星” 精神里最鲜活的注脚。

张连芳常说:“到任何时候我都高高兴兴。” 这份穿越生死的乐观,不是傻气,是中华民族最硬的风骨。那些像她一样 “向蘑菇云而行” 的英雄或许无名,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在祖国上空翱翔。

#巾帼华章#你听过哪些巾帼英雄的故事?在评论区聊聊,让更多人记住这些巾帼华章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