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穿越大明当暴君,严惩奸臣,拯救苍生于水火

我刚刚读完一本超级爽的小说,主角从零开始一路逆袭,每次反转都让人惊喜连连!虽然是熟悉的套路,但作者的叙事和人物刻画太精彩了,完全让我沉迷其中,熬夜追完根本停不下来!

《我在大明当暴君》 作者:画凌烟

第1章不杀光他们,难以正国法!

“岂有此理!朕不杀光他们难以正国法!”皇帝愤怒的声音响彻在乾清宫,他走下去,一脚将一边的香炉踹翻在地上,手提着天子剑,将旁边的烛台砍翻。

“边关将士没有死在建奴手中,却死在自己人刀下!”

兵部尚书阎鸣泰匍匐在下面瑟瑟发抖,不敢抬头。

“那忠烈祠中还有多少英灵是被自己人所杀的!”少年天子用剑指着乾清宫外,群臣在下面跪着,把头埋起来,一动不敢动。

张凡是21世纪一家知名高科技公司最年轻的高管,因为一场车祸,他穿越到大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身上。

他已经穿越过来整整两年。

这两年他一天都没有停下来过。

缺钱就抄家,先灭八大蝗商九族,再操练新军,发起勋贵案,将北京城一半腐烂的勋贵杀光!

连那些个宗室亲王,都被他砍了好几个!

两年时间,他如瀑布一样砸钱下去,锤炼出八万精锐之师。

御林卫在辽东之战正面击溃多尔衮的三万联军,举国震惊,皇帝亲军军威一时举世无双!

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不同,他一言不合就抄家灭族,他愿意给钱,所有边军的军饷全部给到位!

为了不让自己在十几年之后去歪脖树子上吊死。

为了不让十几年之后建奴入关,华夏山河倾塌,剃发易服。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屠!江阴三日屠!

他什么事干不出来?

可这大明朝的朝堂,却是烂得流脓。

不仅仅文官嘴炮横行,贪污受贿家常便饭,连边境军官也毫无下限。

就说近日发生的事情,宣府军官为了私吞下面人的犒赏,在从山海关返回宣府的途中,竟将下面百余人全部秘密杀害,将战功转移,又对兵部谎报战死,请求抚恤。

唯一一个活下来的人一路最追杀到北京城,告状到了皇帝这里。

而兵部呢?

兵部侍郎的老婆擅用职权,勾结八大蝗商,联合顺天府府尹,私自卖粮食给皇太极!

大明朝是怎么亡的?

是亡于暴走的李小哥?

是亡于建奴?

不!

是亡于自己!

贪污横行,腐败不堪!

所有人都在捞钱,吸大明的血,剐百姓的肉。

“去把卢象升给朕叫来!去!”皇帝对王承恩道,“还有黄得功!”

王承恩连忙飞快跑出去。

这事就得让监察院介入进来,监察院已经成立了一年半的时间,宪兵司就是专门威慑军队用的。

本来监察院一直只是在统管京卫军的军纪,但现在是该整顿边军了,将边军军政纳入进来,做统一改制,已经迫在眉睫。

外面寒风瑟瑟,飘着小雪,乾清宫内气氛压抑得可怕。

皇帝此言一出,一边的兵部尚书阎鸣泰神色陡变,他知道皇帝要调用军队了,连忙道:“陛下,万万不可,若是直接调用京卫军北上,可能会引起边军反抗,致使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他说得也有道理,张家口是京师北部重镇。

大明朝一共有九大边境重镇,俗称九边。

而九边之中,以宣府重镇为首。

为何?

因为张家口在宣府。

张家口是北京西北部重要的门户,也是最大规模的城镇,它连接蒙古草原和关内,离京师又非常近。

从隆庆五年开始,陆陆续续崛起的边贸,在那里形成了大规模的互市。

蒙古人和沿着丝绸之路而来的西方商人们在那里交易丝绸、茶叶、白糖、陶瓷,还有皮革、药材、粮食等等。

张凡穿越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山西八大蝗商抄家灭族,那八大蝗商生财之地便是在张家口。

你要说边军和八大蝗商没有关联,是绝对不可能的!

阎鸣泰继续道:“一旦边境**,臣担心会引发大规模哗变,影响边贸互市,若是局面持续恶化,便是给了有心人可乘之机,甚至建奴会闻风而动。”

“此事你不必担心,朕自有办法!”

边军自然是重中之重,京卫军在今年的草原之战和锦州之战军威已经打出来了,边军腐烂成那个样子,再不动手,还等到什么时候?

明年新的农政将会在全国全面铺开,新的军政体系也会规划出来,再不动手,那时候再想动边军才为时已晚。

现在必须动手,天王老子来也挡不住!

但动手是不是一顿胡乱操作呢?

不是!

年底了,该筹备边军军饷了,该给的都给,该发的都发下去,告诉所有边军将士,朝廷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张凡这个人做事,向来霸道,但绝对不是不讲理,理要站得住,朝廷发钱给边军,致问候。

对边军的重视和关怀态度一定要拿出来。

这样在惩罚人的时候才有底气。

兵部郎中闵洪学道:“陛下,臣也有话说。”

“讲!”

“陛下新政今年刚刚推出,各地情况及其复杂,此时南方秋税已经开始征收,老臣担心新税法对南方影响极大,若是这个时候北方牵扯到边军不稳,恐引起更大规模的人心晃动,到时候南北两边问题同时爆发,朝廷应接不暇。”

闵洪学是谁?

这人是浙江人,还能是谁?

东林党!

当然,当时也不是所有浙江的官员都是东林党,但大部分吧,闵洪学就是。

自从张凡这个穿越者在今年年初颁布新的农政,废掉人丁税,按照手中田亩数量来交税到现在。

这朝堂上已经形成了一股顽固的保守派。

例如东林大佬韩爌、钱龙锡等人,例如这个闵洪学。

在历史上,这哥们儿在崇祯三年任职过左都御史,是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现在是个典型的保守派,和钱龙锡一样,他一直就觉得皇帝的新税法有很大的问题,太过激烈。

新税法刚推出来的时候,北方各地的官员、地主乡绅已经爆炸,别看皇帝用军队镇压血洗后北方消停了,但其实不过都在蛰伏而已。

前不久又经历了新学与国子监之争,大明内部看似平静,但底层已经暗流涌动。

南方更甚,南方离北京太远,南京那些官员一个个太极都打得浑然天成。

所谓鞭长莫及,便是如此。

南北如果同时出现混乱,必然会引起朝堂上人心浮动,从而酝酿一场大规模的政治风暴。

这也是朝堂大臣们担忧的地方。

但你可千万不要以为闵洪学真的是担心南北同时起争端才说这些话。

他是兵部的人,都察院和吏部最近都盯着兵部,盯着今年辽东之战中兵部的调粮、军饷。

而此次张家口都司何忠祥杀良冒功,就是发生在辽东之战折返的路上。

这其中是有极其微妙而不可言喻的敏感在里面的。

就因为这件事,最近都察院的人兴奋得简直像打了鸡血一样。

私下被骂成“朝堂疯狗”的杨所修,已经揣摩上意,盯上了兵部。

第2章谁敢反抗,杀无赦!

其他大臣都三缄其口,到了这个关键时刻,闵洪学也是硬着头皮站出来的。

崇祯冷声道:“闵爱卿以为当如何?”

闵洪学道:“陛下,这私扣犒赏之事并非陛下登基才有,早在天启年间,邪党当政,边事废靡,边军颇有跋扈之举,然此皆为小事,不会影响大局,今年朝廷对辽东大举用兵,虽夺回广宁,但也是元气大伤,更应当休养调整,如今陛下若因为此等小事儿大动干戈,一旦局势恶化,后果难以想象。”

顿了顿,闵洪学接着道:“新农政在顺天府收获颇多,臣以为眼下朝廷应当将注意力集中到新农政上,为来年开春做好准备。”

这大明朝的朝堂上,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明明就是想转移注意力,一切都是以政治为目的,可偏偏说得好像是为了皇帝的新政着想,为了天下百姓着想。

崇祯语气明显加重了,目光中有杀意,怒道:“此皆为小事?在你眼里,边军军官为了私占军功犒赏,杀了100有功的士兵,这是小事!”

皇帝的声音响彻在这乾清宫里。

“来!你来告诉朕!什么是真正大事!是不是他们把朕的士兵都必反了,逼得九边哗变,就成了大事!说!”

闵洪学吓得双腿一软,直接跪在地上:“陛下息怒,臣不是这个意思!”

崇祯一脚踹过去,将闵洪学踹了一个狗吃屎,闵洪学连忙爬起来,继续跪在地上,全身冷汗直冒。

监察御史胡立人出列道:“陛下息怒,臣以为闵大人说得并非没有道理,辽东战事刚刚结束,顺天府的粮价尚有波动,广宁城刚刚拿下来,朝廷需要调更多的军民前往修复广宁周边城寨,这些都是大工程,都是此时要做的,若是张家口此时……”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被皇帝强行打断了:“此时什么?此时造反?粮价波动?修筑广宁?这些是你一个监察御史该管的吗!”

这大明朝的官员实在不像话,什么事都要插上两嘴,自己又不承担事情的结果,偏偏还喜欢来指手画脚。

就说监察御史,他的职责是弹劾有问题的官员,至于行政方面的,是不应该监察御史来多说的。

一件事谁都要说几句,最后听说的?出了问题谁负责?

胡立人硬着头皮继续道:“陛下,臣忠心可鉴,都是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若是陛下执意如此,臣自愿辞官!”

你看看,这位监察御史,是不是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若是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在这里,说不定就真的被他骗了,然后妥协了。

但你要清楚一点,这大明朝的朝堂上的官员,那一个个都是演技精湛的演员,放在后世,都是可以成为影帝的。

每当他们被怼了,或者出了问题,就会说“陛下,臣都是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啊”这样的套话,表现出自己很忠心。

就是因为他们这样,搞得朝廷权责不清。

大明朝后期的朝堂特色是什么?

打嘴炮的一大堆,真正做事的没几个,做了事,错了之后,又有一大堆的打嘴炮的出来指责。

就说这个胡立人,就是个典型。

崇祯大袖一甩道:“来人!将胡御史拖出去杖毙!”

他此话一出,胡立人吓得全身都软下来了。

其他大臣一听,这还了得,仅仅说了几句话就要杀大臣,一个个都要站出来。

那胡立言喊道:“陛下!陛下……臣不知哪里说错话了,陛下要杀臣,让臣死个明白!”

皇帝发怒道:“都察院一个个现在知道说话了!朕的新农政今年推出去的时候,地方官没有一个配合的,怎么没见你们说话?该你们履行职责的时候,你们在何处!眼下边事已经收归军委会统一管理,非相关大臣借此乱嚼舌头,是何用意!”

“来人!拖出去杖毙!”

门口立刻走进来两名大汉将军(锦衣卫),将胡立人拖了下去,乾清宫外传来胡立人的惨叫声,不多时就没有了声音。

大殿内回复了死静。

不多时,天雄军统帅卢象升和宪兵司御司使黄得功便进来了。

卢象升和黄得功在历史上都是悲剧人物,不过他们的命运已经被穿越者改变了。

经历了今年草原之战、辽东之战,卢象升的天雄军和神武卫,都已经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火炮洗礼。

中央京卫军的崛起,也让皇帝现在有了底气开始对腐败不堪的边军动刀子。

“臣参见陛下!”

“都起来说话!”

广宁保卫战结束,辽东战局出现新平衡,尚有两万御林卫在孙传庭的统帅下驻守锦州,威慑桀骜不驯的关宁军,以及虎视眈眈的建奴。

今年年初颁布的新政初见成效,近日朝堂风起云涌,吏部四大郎中全部被撤换,一场更大规模的改制显然在悄悄酝酿,伴随而来的是一场空前的政治风暴。

被清洗后的吏部立刻以年终考评为理由,对今年兵部涉及到辽东军政的所有事开始查阅。

但没想到,兵部的问题尚未核查,张家口的边军却传来如此骇人听闻的杀良冒功丑闻!

崇祯将那份李顺才所说的记录给了黄得功。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虽然语气已经平静,但依然隐含着怒气:“这个李顺才是宣府张家口的千总,今年广宁守卫战,随同军队一同前往支援辽东,他手下有800人,战死600,重伤100,还有100人在回宣府的途中,被张家口都司何忠祥秘密杀害,其目的就是为了贪手下的功劳犒赏和抚恤金!”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李顺才重伤逃出来,那群人还不放过他,一路追杀他京师!”崇祯紧紧握着天子剑,手背上的青筋都暴出来了,“朕要你带领宪兵立刻去将这个何忠祥押解到京师来,谁敢反抗,杀无赦!”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军,专门刺探、监视百官。

而新成立的宪兵司呢?

监管军队的衙署,同样是皇帝的亲军,宪兵司的宪兵很多都是从锦衣卫里分派过去的。

什么叫锦衣卫?什么叫皇帝亲军?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黄得功铿锵有力道:“臣领旨!”

崇祯又将兵符给到卢象升,沉声道:“立刻调两万天雄军北上张家口,要配置20门红夷大炮!全力配合宪兵司拿人,若谁敢反抗,杀无赦!”

“李邦华!”

“臣在!”

“即刻安排张家口所有士兵的军饷发放!”

“臣遵旨!”

第3章北上拿人(第三更)

为什么要立刻安排去发放张家口的军饷呢?

这是为了安抚好下面一线的士兵。

张家口是一个巨大利益场,那里的局面错综复杂,军官和地方官相互勾结,欺压一线士兵和普通老百姓,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一旦有心人煽动一线士兵,必然会造成大乱。

但是现在又已经到了不得不处理的时候了,所以人要拿,钱要发,要让一线士兵知道朝廷的态度。

卢象升领了军令就出发了,在被北镇抚司附近新修建起来的宪兵司也触动了几百名宪兵。

外面在飘雪,天刚刚亮,一队队骑兵已经在城外的军大营里开始集结。

天雄军的速度非常快,这是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今年的5月,跟随皇帝一起征战草原,取得了首次胜利。

而另一个军营之中的炮兵营里,军官正粗着嗓子吼,那些刚刚还在睡觉的炮兵们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飞快穿好衣服,到外面集结。

“皇帝陛下让我们立刻北上张家口南边做演戏,全军不得有误!”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崇祯二年的十一月五日,在正统历史上,原本皇太极借道蒙古喀喇沁部,从喜峰口入关,发动了骇人听闻的己巳之变。

但是张凡这个穿越者,在今年的辽东血战中,已经成功遏制住了皇太极的兵锋。

在北边,更是与蒙古右翼各部打成了战略联盟。

在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之后,京卫军用鲜血与战功竖立威望。

皇帝趁机开始削弱兵部军政权,统一收到军委会。

张家口事件其实也反应出大明朝边军的腐败,实际上,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宪兵司的宪兵出城后,向西北方向狂奔而去。

京师离张家口有三百里,三天之后,黄得功的宪兵司抵达宣化城。

此时正是夜晚,飘着小雪。

黄得功自报了来历,宣府总督沈棨和总兵侯世禄亲自到城门口,将黄得功一行人迎接进去。

“黄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黄得功道:“本官奉天子御令,前来捉拿张家口都司何忠祥,不便在此久留,还请见谅。”

张家口属于宣府管辖,不过张家口还在宣化城西北大约40里的地方,骑马赶路大概要个半天时间。

沈棨微微一怔,连忙道:“黄大人是来捉拿何忠祥的?不知他范了什么事?”

“有人告发他在从山海关返回的路上杀了100名士兵,冒功贪赏,现在龙颜大怒,特命本官前来拿人!”

“竟然有这事?”沈棨大惊。

“还请沈大人让个路,本官赶时间。”

“黄大人可有证据?”

“本官有陛下的手谕。”

沈棨脸上堆着微笑,语气也很和善:“黄大人,您似乎没有监管军队的权力。”

“沈大人,本官是宪兵司御司使,朝廷刚刚颁布新的军制,以后边军军政收归军委会,军委会下属监察院宪兵司负责管理军纪,这是皇帝陛下亲自颁布,您有何意见,就直接奏疏陛下。”

黄得功语气强硬:“本官还有要事在身,不便多打扰,告辞!”

“慢着!”

“沈军门还有什么事?”

“宣府乃是朝廷边防重镇,本官没有接到陛下的圣谕,不能放行!”

黄得功拿出崇祯的手谕道:“这不就是陛下的圣谕么?”

“本官要陛下亲自给的圣谕,否则恕难从命!”

黄得功立刻意识到沈棨是故意的。

沈棨是宣府总督,宣府有守军五万,实力绝不容小觑,像他这种边陲大吏,朝中自然是有人的。

黄得功怒道:“沈大人这是何意?陛下手谕在此,本官可没有时间与沈大人在此消耗!”

“不是本官不愿意放你过去,而是关乎军机大事,本官不能如此草率做主!”

黄得功这才感受到,宪兵司的威信尚未建立起来,要不然沈棨也不敢说这样的话了。

难怪皇帝陛下要在此刻借这件事来整顿边军的,这些边军将领与京卫军的将领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黄得功怒道:“沈棨!某可是有皇命在身,你敢阻拦!小心本官将你一起绑到军事法院上!”

他这么一说沈棨脸上露出了冷笑,一边的侯世禄都表示不屑一顾。

他们这些都是刀口舔血的,自然不将黄得功这种新成立的部门放在眼中。

“黄大人,如果没有别的事,请回吧!”

“若是本官进入不回,非要从这里出去,北上张家口,沈军门(明朝时对总督、巡抚的尊称)是不是要将本官扣押下来?”

“若是黄大人执意如此,也不要怪本官翻脸不认人了!”

“好一个翻脸不认人,本官手中持有天子手谕,沈大人尚且敢如此,是已经不将朝廷放在眼里了么!”

黄得功突然拔出腰中的绣春刀,跟着他一起来的两百多名宪兵司宪兵也全部拔出了刀。

周围的宣化城士兵见状瞬间一起围了过来,一时之间,刀光剑影,气氛凝固。

“黄大人!你可想清楚了,在边境动手,酿成大祸,你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黄得功怒道:“沈大人,陛下手谕在此!”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黄得功脑海中一瞬间闪过许多可能,其中一种可能就是沈棨也参与进来了,只是在这里拖延时间。

很有可能张家口已经发生大变。

便在此时,下面有传令兵飞快跑过来道:“启禀沈大人,城外有一支骑兵正向这边靠近,大约有两万人,卑职查看得十分清楚,是天雄军!”

沈棨微微一怔,心头大震,连手心都在冒冷汗,皇帝竟然出动了两万天雄军!

一边的侯世禄也神色大变。

难道皇帝不怕京卫军与边军起冲突吗?

不多时,卢象升已经抵达宣化城外。

沈棨和侯世禄连忙上了城头,看过去,在冬日的黄昏中果然看见黑压压的一片骑兵逼近。

侯世禄道:“下面是何人?”

“本官卢象升,奉大明天子钧令,前往张家口进行军演,还请沈大人打开城门,让本官过去!”

“原来是卢帅!”

一边的侯世禄小声在沈棨旁边道:“沈军门,现在如何是好?”

第4章朕就等着你抗命!把城门给朕轰开!

沈棨一瞬间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没想到皇帝直接调动了天雄军。

眼下若是真的动起手来,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就是造反了。

给沈棨一百个胆子,他都不敢造反,造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现在能怎么办?

沈棨手心全是汗,一念之间,道:“放人进来。”

侯世禄沉声道:“沈军门,若是……”

“无需担心,那钱咱们还没拿到手里,就不算贪,到时候打死不承认,再给京师那些人送点钱,在朝堂上美言几句,事情就过去了。”

似乎在自我安慰,沈棨继续说道:“毕竟我是总督,你是总兵,陛下不会轻易乱来的。”

侯世禄心头也是一缓,说道:“只能这样了。”

眼下局面已经紧张到这一步了,这是沈棨和侯世禄完全没有想到的。

若是今日天雄军没有来,凭黄得功带的宪兵司,他们绝对不放在眼里的。

不过这事说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

沈棨是总督。

总督是什么职位?

是文官,而且是京官,由朝廷直接派遣到地方。

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就以文御武,边疆都是总督、巡抚等文官辖制军队。

说到底,要杀文官,比杀武将容易得多。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杀过一百多文官,总督、巡抚这类文官像杀鸡一样容易。

因为总督是有任职期限的,任期满了就要被调走,基于这一点,武将们是不可能真心跟你穿同一条裤子的,万一你调走了,回头告我的状咋办?

所以啊,此时的沈棨敢无视黄得功,但绝对不敢闹大冲突,因为一旦冲突闹大了,最后朝廷可能为了息事宁人,安抚那些丘八武将,他这个总督肯定是要掉脑袋的。

但侯世禄还是觉得自己被打脸了,好歹他也是个总兵,现在卢象升的京卫军直接跑到宣化城来耀武扬威,这两人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侯世禄不情不愿:“开城门!”

城门被打开,卢象升带着天雄军整齐入城。

他见到了黄得功,向黄得功行了一个礼,道:“这么巧,黄大人也在这里,有什么需要某效劳的吗?”

黄得功笑了笑,心里道:卢象升,你这老实人跟了皇帝一年多,也学会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黄得功心情大好,还是皇帝有先见之明,调动了天雄军。

今日若不是天雄军赶来救场,自己还过不去宣化城。

也不再浪费时间,黄得功连夜便向张家口赶路。

卢象升呢?

他的任务就是助攻黄得功,配合拿人!

老兵油子,那就得用比他们更狠的手段来威慑。

军队不整治,接下来全国大范围的改制,如何进行?

那些朝廷大臣根本就不知道崇祯接下来到底要做什么。

全国土改,那是要动很多人的***的,那是必须要把人头堆成山,才能改过来的。

那叫什么?

将天地回炉,重炼乾坤!

所以无论多大的阻力,崇祯才大手一挥,卢象升,你跟朕立刻过去,谁他娘的不听话,就用红夷大炮轰他!

见天雄军来了,沈棨和侯世禄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立刻由侯世禄这个总兵亲自带上人,配合黄得功出城,一路向张家口而去。

总兵是什么级别的军官?

一品武官!

是武官中品级最高的,再往上就是像田尔耕那种左都督了,再往上就是封爵的武官。

总兵相当于一个军区的司令员了!

现在宣府最高的武官亲自配合黄得功前去张家口,这前后态度差距如此之大,是为什么?

是因为天雄军来了!

是因为朝廷中央军的强势!

是因为武力!

明朝有边境有一大堆不听朝廷调令的跋扈武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已经降到了空前的薄弱。

所以,枪杆子出政权,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卢象升出了城,私下对黄得功道:“黄大人,依某看,咱俩还是同行为好,此事陛下慎重交代,不可有任何差池。”

黄得功点头,他也同意,这来了一趟宣府,他切身体会到边军的骄横跋扈,竟然连皇帝的手谕都不放在眼里。

到了半夜,黄得功与卢象升皆抵达张家口。

此时,张家口的参将(军长)汪正奇正在被窝里和妹子们做五人运动。

下面的人突然冲进来,急声道:“大人,大人不好了,城外来了很多人!”

汪正奇被外面的声音惊得一阵哆嗦,瞬间就垂下去了。

一股怒火涌上心头,他随手将一个女人推到一边,那女人跌了一跤,发出一声惨叫,其他女人都害怕得退到一边。

汪正奇快速穿了几件衣服披上,拿着鞭子就走了出去,出去二话不说就一鞭子朝外面的人抽过去。

“哎哟!”拿人惨叫一声。

“狗东西,没看到爷正在忙么!”

“不是,大人,城外来了很多人,还说是宣化城的侯总兵来了!”

“什么狗屎侯总兵来了,他老人家这大半夜的来张家口作甚?”

“小人也不知道,大人还是去看看吧。”

汪正奇不耐烦地穿好衣服,走了出去,外面正在飘雪。

他到了城门口,见到外面确实有人。

冬天的黑夜是很明亮的,站在城头就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大军正在城楼下。

他瞬间呆住了,脑瓜子都炸了。

第二天,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信送回北京城。

什么信?

张家口参将汪正奇拒开城门!

为此,不仅仅黄得功写了一份奏疏说明了情况。

沈棨、侯世禄分明立刻写了一份奏疏。

他们写奏疏干啥?

把汪正奇臭骂一顿,和汪正奇撇清关系。

要知道,汪正奇是侯世禄的下属,是沈棨辖制的军区下的军方大佬。

他那个参将相当于什么职务?相当于后世的军长!

张家口有一万五的守军,据守要塞。

十一月初八一大早。

雪已经停了,北京城的天空湛蓝而晴远。

崇祯刚从皇贵妃田秀英的承乾宫回到乾清宫,内阁首辅、军委会元帅孙承宗、监察院御司使李邦华、兵部尚书阎鸣泰已经在乾清宫前恭候多时。

“臣等参见陛下。”

“都免了吧,进来说。”

一路进了乾清宫,孙承宗开口道:“陛下,前方传来八百里急报,张家口参将汪正奇拒开城门。”

他将奏疏呈递上去。

崇祯仔仔细细看完,剑眉已经锁起来了,沉声道:“好大的胆子!连朝廷的命令都敢违抗!”

别看崇祯现在在发火,但其实内心却非常高兴,甚至差点笑出来了。

太好了!

朕就等着你们抗命!

你们不抗命,朕还真的找不到借口搞事情!

边军的事情是拿几个军官就能解决的么?

当然不是!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