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缅甸国王娶了207位妻子,生下62个王子和58位公主;一位王后用一场家宴清空王族,只给未来国王留了一条命;最后一位国王把希望押在法国身上,等来的却是英军的炮火。问题来了:这些看似离谱的操作,到底是王室的家务事,还是东南亚权力游戏里写给后人的注脚?更刺耳的一个问号是,他们口口声声的“护法使者”,真管用,还是把自己一步步送上绝路?
一边是婆罗门祭司,说要用种姓锁住秩序;一边是僧侣,讲众生平等的道理。国王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向祭司靠拢,百姓不服;向僧侣靠拢,王冠发虚。这场对立像两匹拉车的马,谁松手都翻车。故事的转折,来自祭司的一句“卡个漏洞”——把国王塑造成护法的使者,既守住阶层,又不跟平等的口号对着干。可这招真能两头讨好吗?先别急,后面还有更烧脑的环节。
剥开第一层,为什么百姓会接受“护法的使者”?祭司给出了朴素而狠的解释:平等不是人人一个等级,而是人人有同样的业力通道。你今生做什么,下一世就去哪里;你种地打仗,是前世欠账,我享清福,是前世攒功德。现实不平等,是为了来世的“真正平等”。国王的角色,便是维护秩序,敦促众人积德。怎么积德最快?供养祭司,也不忘供养僧侣。
僧侣听完点头:既然给了我固定席位,我也承认你是护法。这时漏洞来了:谁能证明前世业力不同?祭司和国王立马上仪式。修金塔,弄“金字塔”手笔;做木乃伊式的葬仪;更关键的是王室内婚,像给血脉上锁链。百姓心里更踏实了:护法使者的血,不能掺一滴民间的水。
可普通人也有嘀咕:礼法是礼法,肚子是肚子。有人说,既然来世会升级,那今世吃苦就忍呗。也有人冷笑:升级的总是你们的儿子。疑问留着,后面的刀光剑影会给出回答。
表面看,秩序稳了:礼法有了,僧侣点头,祭司安稳,国王的“护法”身份也站牢。可暗潮已经翻涌。雍籍牙一上台,统一缅甸,换了打法:让六个儿子各娶地方贵族之女,借联姻稳住四面八方。为了公平,他还搞了“轮流继位制”,从大到小,一个个当国王。初衷很美:人人有份,何来内斗。
接下来就尴尬了。雍籍牙去世,长子孟达贝因当政,二弟孟驳旋即起兵。孟达贝因不能斩弟,因为杀了二弟,三弟就有正当性,再杀三弟,四弟、五弟、六弟都要补一刀。这仗打得像拉锯,孟达贝因忙着平叛,不到一年病逝。孟驳接位,想了个简单粗暴的对策:把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别再轮兄弟。话音未落,侄子貌貌先起兵:合着祖宗之法还能改口味,我父亲怎么没想明白。
貌貌害怕江山不稳,另请高僧“加持”。高僧给了句暗语:先去掉王宫西侧的一棵树。意思是清除真正的威胁——住在西侧、有继位权的孟云。貌貌没听懂,真的去砍树。孟云却听明白了,转手推翻貌貌登基。这场风波像一阵风,把天上的尘拍净了,院里还安静。可安静里,是更大的裂缝:轮流继承与父传子的两套祖法,悄悄并行,矛盾愈发难收。
反转来了。两套祖宗之法谁都说得过去,那就把筹码放在“血脉最纯”上。孟云架起了一个庞大工程:他娶了207位妻子,生下62个王子和58位公主,还把亲上加亲玩成了制度。堂兄妹互婚,叔侄相连,连襟和女婿身份互换,族谱看着像一张结网。逻辑很直白:血越纯,护法身份越稳;人数越多,自己这一支越有票数优势。
孙子孟坑沿用这套算法,娶95位妻子,18子18女。到了孟桐,还是熟方:62位妻子,53个儿子,80位女儿。看似掌控力十足,实则把王位变成集体申报。谁的血更纯?谁的序更前?谁的母族更硬?候选人从个位数一下膨胀到几十上百。火药桶就在眼前。
剧情飙升的一幕来了:孟桐还未传位,两个儿子一起造反。他们找来名叫貌白基的刺客,设计正门堵截、后门截杀。结果到了关键时刻,貌白基在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