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评暴走团逼停120和119:生命至上
两辆消防车和一辆救护车闪着警示灯,被挡在辽宁朝阳大凌河景区的临河路上。挡路的不是拥堵车流,而是一支几十人组成的老年暴走团。他们身着统一服装,列队前行,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双方僵持近两分钟,最终救护车倒车让路,暴走团才浩浩荡荡通过。这一幕被路人拍下发到网上,瞬间点燃舆论怒火。
这支暴走团可不简单。他们在这条路上“锻炼”了近十年,每晚七点到八点准时“占领”景区带状公园十米宽的临河道路。没有注册,没有备案,就是个自发形成的“野生团体”。景区工作人员也头疼:“以前就有游客投诉他们占道,去年我们刚召集各徒步团团长开过会,没想到今年又出事。”
争议焦点在于当时消防车和救护车是去备勤而非紧急救援。暴走团领头人理直气壮:“要是真出任务拉警报,我们肯定让!”可《道路交通安全法》写得明明白白:特种车辆执行任务时享有优先通行权。法律专家指出,即便非紧急状态,占据道路阻碍车辆通行也涉嫌违法。若真耽误了救人救火,最高可面临十日拘留。
派出所回应轻飘飘:“这是素养问题,会批评教育。”但网友炸了锅:“要是着火的是他们家呢?”“救护车都敢拦,养老金白领了?”更有人翻出旧账:2017年山东临沂暴走团占用快车道酿成死伤;安徽六安健走团长期霸占机动车道...老人们追求健康本无可厚非,可当健身权撞上生命权,谁该让步?
扒开表象看根源。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67亿,但人均体育场地仅2.62平方米,老旧城区更捉襟见肘。老人们委屈:“公园远、人行道窄,不去马路去哪儿?”一面是健身刚需,一面是公共空间严重不足。南京社区工作人员倒苦水:“不敢硬管,怕起冲突。”执法软弱遇上设施缺位,恶性循环下,马路成了无奈的“健身房”。
破局需要硬招+巧招。扬州打造“15分钟健身圈”,把闲置空地变步道;北京奥森公园划出暴走专用道后,周边投诉骤降62%。法律也得“长牙”——湖南湘潭曾行拘三名堵塞消防通道的车主,年龄不该是违法挡箭牌。上海某街道组织年轻人当“文明督导员”,既规范行走又化解代际对立。
当整齐划一的步伐踩在公共秩序的底线上,当震天口号压过救护车鸣笛,我们该醒了。健身自由不能践踏生命通道,老龄化社会更不能沦为规则失守的借口。给老人一条安全步道,给急救车一条畅通生命线——这不只是法律命题,更是文明社会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