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乌克兰夜遭597架无人机袭击,2万美元货逼疯300万导弹

乌克兰的夜晚不太平。7月12日,泽连斯基公布了一组数据——26枚巡航导弹加597架无人机。这不是演习数字,是真实的战场记录。

597架无人机是什么概念?雷达屏幕上密密麻麻全是光点,跟捅了马蜂窝似的。这里面一半以上都是“见证者”无人机,伊朗造的,现在俄军用得特别顺手。

“见证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宜,2万美元一架,跟买辆中档汽车差不多。但就这么个便宜货,能装40公斤炸药飞2000公里。飞起来的声音像摩托车,特征明显到乌克兰人闭着眼都能听出来。

乌克兰防空部队这次打下来20多枚导弹和大部分攻击无人机。问题是,一枚“爱国者”防空导弹要300多万美元,打一架2万美元的无人机,这买卖怎么看都亏。150倍的价格差,就像开法拉利去撞自行车。

泽连斯基提出要搞拦截型无人机,想法不错,但技术难度摆在那。夜里要精准撞上时速180公里的小目标,跟在高速路上用遥控车撞另一辆遥控车差不多难。

第聂伯河对岸的阿廖什基市,情况更复杂。一栋5层居民楼被乌军两枚航空炸弹炸塌,几十人被埋在废墟下。救援队想救人,但天上有FPV无人机盘旋,根本不敢靠近。

FPV无人机原本是极限运动玩家的装备,现在成了战场新宠。操作员戴着VR眼镜,就像自己在飞,能精准控制无人机钻窗户、进掩体。几百美元的民用设备,加点炸药就是精确制导武器。

萨利多州长说“无人机掌握制空权”,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萨利多州长说“无人机掌握制空权”,这话挺有意思。以前说到制空权,那得是战斗机编队、防空导弹网这些东西。现在呢?几架从民用市场买零件改装的飞行器,就能把一个地区搅得鸡飞狗跳。找块空地就能放飞,不用专门的机场,也不用加油车保障,打一下换个地方。

597架无人机一起来,这打法挺新鲜。不搞什么重点突破了,就是铺天盖地地上。每架都能单独行动,你防空系统再厉害,打掉九成又怎样?剩下那一成照样能搞事情。雷达员看着满屏幕的光点,哪个是真家伙,哪个是来捣乱的?几秒钟就得做决定,这压力谁受得了。

赫尔松州现在什么情况?俄军占着75%的地盘,乌军在第聂伯河右岸守着。但这种地理上的分界线现在意义不大了。无人机从几十公里外飞过来,河流挡不住它,防线也拦不住它。今天还是后方,明天可能就是前线了。

2022年9月那个公投,87.05%的支持率。这数字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谈不上什么实际意义。真正管事的是天上飞着多少无人机,防空系统能打下来几个,废墟下面还有多少人等着挖出来。

打仗的动静都不一样了。以前是坦克开过来地动山摇,战斗机呼啸而过震耳欲聋。现在呢?无人机的电机嗡嗡响,操作员的键盘啪啪敲。说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游戏打得好的年轻人,操控起无人机来可能真不比老兵差。

钱的问题更扎心。进攻方2万美元搞定,防守方300万美元才能应对。这账算起来太吓人了。民用的东西稍微改改就能当武器用,成本低到让人不敢相信。那些动辄上亿的传统装备,在这种玩法面前显得特别尴尬。

防空这事现在真成了大难题。过去搞军备竞赛,比谁的坦克厚,谁的飞机快,谁的军舰大。现在想想,花几个亿买一架战斗机,还真不如拿这钱买它几万架无人机。有些时候,蚂蚁多了确实能咬死大象。

FPV无人机把事情搞得更麻烦。阿廖什基市那边,楼塌了,人埋在底下,救援队却不敢过去。头顶上有无人机盘旋,谁知道什么时候会俯冲下来?以前救援顶多担心地雷和狙击手,现在天上也成了危险区域。

这些变化对传统军事思维冲击太大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现在是遍地开花。精确制导定点清除?现在是铺天盖地饱和攻击。高精尖的装备碰上土法上马的民用改装品,反而显得笨手笨脚。未来的军火库里,存的可能不是炮弹导弹,而是电池、芯片这些东西。

乌克兰的夜空下,这种新旧交替还在上演。防空警报一响,就像在宣告时代变了。2万块的无人机可能比几百万的坦克更有威慑力,戴VR眼镜的操作员可能比神枪手更致命。

这不光是俄乌两家的事,整个军事体系都在经历洗牌。大型装备让位给小型化设备,职业军人面对技术操作员的挑战,火力优势变成了成本竞争。

未来的战场,可能不再需要那些研发二三十年的大项目。快速迭代、灵活应用的技术更吃香。攻防成本差距这么悬殊,数量能形成压倒性优势,民用技术稍加改造就能影响战局,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战争真的变样了。

那些密密麻麻的无人机,那些没完没了的嗡嗡声,都在说同一件事——我们熟悉的那种战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热点观察家第4期#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