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李锐,居然也从湖南卫视离职了。
消息砸出来的时候,我正窝在沙发里,感觉像是童年记忆的一角,嘎嘣一声,脆了。紧接着,月亮姐姐也官宣离开她待了二十多年的少儿频道,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好像你常去的一家老店,老板突然就说不干了。
大家对李锐的印象,大多还是《爸爸去哪儿》里那个笑呵呵的村长。其实他1998年就进了湖南台,做的节目不少,但在全国观众心里,他就是那个村长。月亮姐姐更不用说,《七巧板》和《大风车》,几乎是几代人的电子保姆。这两个人的离开,都不是那种激烈的分手,更像是一种平静的转向,可 именно这种平静,才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铁打的平台,流水的兵,这句话搁在主持行业,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没有谁能在一个岗位上待到天荒地老。
有些人走得巧,就在自家院子里换了个房间。比如刘烨,以前的懂小姐,2023年告别了湖南卫视主持人的身份,转身就去了芒果超媒旗下的小芒电商,成了总经理助理。这还不算完,她还以一种奇特的身份回到了《花儿与少年6》的镜头前,自己一个人跑出去玩,还上了次热搜。这种感觉很微妙,人没走远,但赛道全换了。风险小,又能接着用以前攒下的资源,算是最稳妥的一条路。
但稳妥的反面,就是彻底的冒险。前央视的张泉灵,2015年离开后直接扎进了创投圈,现在是紫牛基金的创始合伙人,整天和项目、数据打交道,跟以前完全是两个世界。还有凯叔讲故事的王凯,硬是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儿童音频领域的IP。更别提北京卫视的前主持人栗坤,离职后当影视出品人,参与了《外太空的莫扎特》这样的项目,2025年还带着团队加入了阿里大文娱。这种转型,跟跳伞差不多,不仅得有胆量,还得有眼光和真本事,不然落地姿势会很难看。
当然,也有人在不同的大平台之间跳来跳去。朱丹当年在浙江卫视凭《我爱记歌词》红透半边天,后来去了湖南卫视;近几年湖南卫视的冯禧合约到期,又去了深圳卫视。但这种跨平台流动,看似光鲜,其实最考验水土服不服的问题。有时候,能力是够的,但就是和新平台的气场不对付,最后高开低走,反而没了声音。
这就不得不说回现在那些选择做自由艺人的主持人了。李思思离开央视前,尝试过自己当制片人搞节目,结果不太理想,这或许也让她下定了决心。现在她自己做社交账号,粉丝千万级别,搞知识型带货,也接线下的商业主持,活得挺自在。梁田也是,演话剧、上恋爱综艺,在小红书上和粉丝互动,路子铺得很开。
没了平台那层光环,他们能靠自己走多远?这是个问题。现在节目越来越去主持人化,除了大型晚会,需要一个主持人从头串到尾的场合越来越少。就连何炅、谢娜这样的头部,也经常是以嘉宾身份出现在各种综艺里,更别说那些不上不下的中腰部主持人了。
而且平台的要求也越来越严,不让随便接私活,社交媒体上说话也得掂量掂量。一边是传统媒体的紧箍咒,一边是新媒体的星辰大海,对于那些有点名气和经验的主持人来说,选择似乎不难做。在新平台,他们能更自由地创作,还能通过直播、带货直接变现。
李锐和月亮姐姐们的选择,与其说是个人职业规划,不如说是整个行业地壳变动时,掉下来的一块石头。他们的转身,给后面的人照出了一条条或明或暗的路。
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村长和姐姐们走上新的赛道。没有永远的岗位,只有流淌的时代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