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特朗普未决定提供战斧,普京联手第三国,25000兵力入俄参战

特朗普到底会不会给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 这事儿拖了半个多月还没定论,这位美国总统最近放话说“差不多要作决定了”,但卡壳卡在非得先弄明白乌克兰会拿这导弹打哪儿、怎么用。这可急不来,毕竟“战斧”不是普通武器,射程超过2000公里,从乌克兰领土发射能直接威胁到莫斯科,也难怪俄罗斯反应激烈,普京直接警告这是“破坏美俄关系”,俄方甚至暗示可能动用核武器回应。

美国手里的两张牌:成熟的“战斧”与待验的“梭鱼”

“战斧”巡航导弹可是美军现役的看家宝贝,以往只卖给像英国、澳大利亚这样的铁杆盟友。 乌克兰要是真拿到手,那就不光是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猛增,政治象征意义也更明显——等于美国把乌克兰抬到了“亲密盟友”的级别。 不过特朗普的犹豫也不是没道理,一方面,美军自己也不太情愿动用现役的“战斧”库存,怕削弱了对中俄的战备能力;另一方面,局势真要闹到核战争那一步,谁也承受不起。

所以,美国军方内部也在琢磨替代方案,“梭鱼”巡航导弹就是一个选项。 这“梭鱼”由安杜里尔工业公司研发,最大卖点是能直接用乌军现有的“海马斯”火箭炮发射,整合起来快,射程大概900公里。 不过它有个短板:还没被美军正式采购列装。 有人分析,五角大楼说不定想借乌克兰战场来个“实战测试”,用战场表现来决定后续要不要大规模采购。 这么一看,特朗普政府是在走钢丝:既想给俄罗斯持续施压,又怕玩过头导致直接冲突。

普京的反制:直插美国“后院”的古巴协议

美国这边还在纠结导弹给不给,俄罗斯那头已经出手了,而且直接戳向美国的“后院”——拉美。 十月初,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批准了和古巴的军事合作协议。 这协议不只是简单的军事技术交流,它允许双方进行“军事人员协同部署”,说白了就是给古巴士兵进入俄罗斯、甚至参与作战开了绿灯。

更引人关注的是兵力数字。 美国国会的文件提到,大约2.5万名古巴公民已经进入俄罗斯。 这些古巴兵很大程度上是被经济动力驱动的。古巴本地人均月薪大概277美元,而俄罗斯给外籍士兵开的月薪高达2000美元,这诱惑力太大了。 对俄罗斯来说,这笔账也算得过来:雇佣一名本国士兵一年成本约8.5万美元,而雇古巴兵一年只要2.4万美元,成本大幅降低,而且外籍士兵伤亡带来的国内社会压力也小很多。 英国情报部门估算,过去三年俄军伤亡已超百万,兵力补充确实是个现实压力。

能源战线:互相消耗的新战场

除了远程导弹和外国兵力,战场形态也在变。 乌克兰方面八月份以来加大了对俄罗斯纵深能源设施的打击,比如列宁格勒州的基里希炼油厂就遭过无人机袭击。 这种打法目的很明确:削弱俄罗斯的能源产出和后勤补给能力。效果似乎有一些,俄罗斯《生意人报》曾提到九月份汽油产量下降了约100万吨,约占国内消费量的20%,部分地区油价涨了超过15%。 西方军事分析人士把这条新战线叫做“能源战线”。

俄罗斯当然也没闲着,近期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发动了号称“战争以来最猛烈”的轰炸,主要瞄准水电站、火电厂这些关键节点。 基辅市长都承认,城市东部完全断电,供水都成问题。 冬天快来了,能源系统被毁让乌克兰老百姓的日子雪上加霜。

寒冬前的博弈

局面越来越复杂。 美国提供“战斧”导弹的决定,会成为冲突会不会再次严重升级的关键变量。 俄罗斯这边,通过和古巴的协议以及外籍士兵的注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兵力压力。 战场上的较量已经从单纯的阵地争夺,扩散到了能源设施攻击、后勤破坏这些更深层的消耗战。

北约内部在对乌援助上意见也不统一。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主张加大支持,德国和匈牙利则更倾向于外交谈判。 随着寒冬临近,双方都在抢时间调整部署:俄罗斯试图进一步瓦解乌克兰的抵抗潜力,乌克兰则努力扩大对俄能源系统的破坏效果。

这场仗,早已不是2022年初的样子了。 现在拼的是综合耐力、外交博弈和战略意志。 特朗普的导弹决定,普京的古巴牌,以及那条隐形的“能源战线”,都可能左右接下来几个月的战局走向。 但可以肯定,最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个冬天对乌克兰民众来说,注定异常艰难。

(本文综合参考了环球网、参考消息、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