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几天前还在股市里上演着“集体蹦迪”的机器人题材概念股,转眼就被一瓢冷水彻底浇透了?
A股“宇树科技概念股”前脚刚刚刷新了涨停新纪录,后脚股价便扎了个趔趄,跌得够呛。
是什么让本被夹道欢迎的机器人概念突然熄了火?
到底是资本的错觉,还是人类对未来的贪婪太真实?
这轮科技旋风疯狂拉满情绪,背后到底藏了多少烟雾弹,又有几家是真正的大赢家?
说起来,9月2日宇树科技才宣布冲刺A股上市,短短两个礼拜多点,首开股份就成了“涨停板钉子户”,12个交易日里冲出11涨停,谁不心动?
金发科技、荣晟环保更是被卷进这场“大型抱团”,仿佛谁跟宇树沾了点边,就必然起飞。
但咱没见着热闹多久,9月19日开盘,题材股直接变脸,首开股份、金发科技和荣晟环保全线暴跌。
场外吃瓜群众一脸懵:“前两天还喊着‘AI茅台’的兄弟,这会咋灰头土脸了?”
有点像是小时候课间吃个辣条,还没咽下去就被班主任喊上讲台了——乌龙得很。
那么,问题到底卡在哪儿?
要说这波机器人热潮,其实逻辑不复杂。
政策层面先是“疯狂打Call”。
2025年,“具身智能”这名词,头一回被高调写入某工作报告,从官方到地方,一夜之间全员“拥抱AI、欢迎机器人”。
北京亦庄、上海松江、深圳……各地下场撒钱,产业园拔地而起,机器人生态被热情堆了起来。
号称“光北京就扎堆三百家机器人公司”,深圳单独搞出个45亿专项投资,上海直接开出产业目标要干到500个“小目标”。
猛一听,具身智能简直“低调不了”——政策红利,技术加速,产业链蠢蠢欲动。
按理说,这样的气氛,不整点大场面都对不起这波热度。
但接着往深里扒,眼前这颗“科技蛋糕”多少有点酥皮虚胖的意思。
IPO消息发酵那天,市场围绕宇树科技的产业链挖地三尺,开始抢啥?抢“参股”!
首开股份靠着个控股子公司盈信公司间接蹭到了股权——比例多少呢?
0.3%,对,你没看错,就是零点三,不是百分之三,还是对基金运作毫无影响的那种。
金发科技穿透后也是0.32%,荣晟环保干脆0.022%——这么说,你就明白为啥大家抱怨“炒的都是玄学”。
一边是“参股宇树”的传说,一边是“连人家照片都没见过”的尴尬。
这不,首开股份很快就出来澄清:“兄弟们,咱其实没啥实质性参与!”
你要说市场对这点虚影有多激动,刺激得不少小白险些以为自己买的是宇树本树。
说白了,这就像朋友圈有人晒合照,实际也就“同桌的你”蹭了个边儿,可你转手跟人讲:兄弟,你是不是马云家亲戚?
资本市场的联想能力,最近算是被锻炼疯了。
说起这些公司,业绩可是比天气还凉爽。
首开股份今年上半年赚了180多个亿的营收,亏损18亿,细品还不是一年,是两年多掉了149亿净利润。
再看荣晟环保,业绩同比掉了三分之一还多,主营下滑,利润缩水,半死不活。
金发科技同理,基本面跟不上炒作节奏,概念股表里难一致。
股票涨是涨了,实际赚到票子的,未见得就有几个。
市场盲目跟风,结果监管部门坐不住了,证券所直接点名批评,说“你们这是炒作异常,小心关小黑屋哦!”
说白了,原本媒体撒欢喊“风口来了”,转瞬就成了“警讯拉满”。
像极了初中生考试抄答案,被老师拎出来全班通报批评,尴尬得不行。
那到底有人真在干正事吗?
还真有。
创世纪,给宇树以及其它机器人硬件厂商供货,干的是货真价实的买卖。
公司看准趋势拼命研发,盯得紧紧的,没等AI机器人造福人类,倒先把自己研发团队练成了“卷王”。
蚂蚁集团那边也没闲着,灵波科技的Robbyant-R1人形机器人自带多模态感知,能导游、能拣药,还能做顿便饭,科技感爆棚。
虽说目前只在有限场景落地,但至少人家不是卖概念,是真的能用。
这跟那些占着“参股”名头摆拍的大佬,简直两种思路。
再往外看,国际版块的狂热更是没完没了。
Figure公司拉来十亿美金投资,估值敢拍到390亿美元,队里阵容全是AI与VC圈里顶流,英伟达、英特尔、布鲁克菲尔德,一个个都是财技满分的狠角色。
直接要把AI机器人推进全球商用,野心膨胀得让人眼晕。
更有意思的是,马斯克在自家社交账号打call,说特斯拉要评估AI5芯片和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别说,马老板的“带货体质”还真不是盖的,每次风口都站得稳当。
一时间,全球科技圈的热情快把服务器都点着了。
消息说2025年起,人形机器人要大面积落地工厂、零售、巡检,科技正在悄悄染指“打工人”的地盘。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都发话了,“多模态感知、大脑-小脑模型已突破”,就差大家组团去观摩现场啪啪点赞了。
脑机接口领域更是“科幻大片照进现实”:截瘫者试着再次直立,盲人重新看见微光,国产脑起搏器也全线推广。
看着热搜上的各路新闻,难免期待自己哪天也能跟机器人同台吃饭聊天。
但话又说回来,“元年”听得人激动,总觉得距离落地还有道坎。
讲真,资本总是期待“弯道超车”,但弯太急,容易翻车。
信达证券冷静分析,2025还只是产业链升级、数据积累的过程,真正拼市场、拼技术、拼销量,还得等工厂正式用起来才见分晓。
概念先跑了好几圈,但一到“真能用”的时候,有几家能跟上?
市场上混个概念很简单,真的搞技术,哪是嘴皮子能说出来的?
别看现在机器人公司舞得欢,明年缩水减产也说不准。
说到底,从硬件零部件、智能算力、到机器人整机、系统集成,整个产业涵盖的机会太大了。
粤港澳大湾区抓住了全球24%的供应链份额,深圳豪掷45亿砸在AI机器人项目里,野心和实力都不打折扣。
但泼点冷水,炒热了还得有人能把钱“落地为王”。
产业链机遇遍地有,最后见分晓的无非是“谁能把技术真正装进产品,谁能把机器人推到真实用户手里”。
资本热情有时像吹气球,吹到天上还不如有人在地面上盖房。
大湾区搞出一条“机器人走廊”,也要“耐得住寂寞”的长跑型选手才是真赢家。
写到这儿,好多人问,既然AI和机器人这么火,做股民还能不能喝上一杯羹?
这答案,可能没那么乐观。
经历了题材跳水,这一轮市场“赛博朋克大冒险”比想象中结束得快。
很多人追着故事走,等热搜一冷,才发现买的不是科技股,是寂寞。
技术进步真有其事——但短线投机迟早要付出学费。
机器人产业的革命路,谁都想站C位,问题是你有没有那金刚钻?
比追涨杀跌更宝贵的,其实是识别泡沫、坚守技术、不被故事收割的理性。
说白了,科技革命和资本市场永远是一对“斗气冤家”。
追风的多,守根的少。
未来这一波风口会送谁上天,还得看谁扛得住技术镰刀和市场检验的双重压力。
别看今天概念股“闪崩”,但机器人这条线——只要AI在风口上摇摆不倒,下一个“宇树科技”还会层出不穷。
换个角度思考,谁说不是市场在用真金白银试错,筛选下一轮真正的“机器人天花板”选手?
有时候回头看,这波机器人风潮像极了A股的半场夜店,情绪来得快去得更快。
热钱转了一圈,留下真正的科技公司还在埋头研发,别人唱罢自己登场。
等哪天,人形机器人真的走进寻常百姓家,或许我们才敢说:资本、技术、产业三方联动,才算把这条智能赛道跑通了。
行文至此,疑问还留在这里——如果下一个“科技爆点”还是机器人,你会追吗?
AI和人类究竟谁才是明日股市里的绝对主角?
留言区聊聊,大家手里还敢不敢捂机器人概念股?你最看好哪家公司,谁会成为下一个“宇宙科技”?等你来辩!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