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世人只记荆轲刺秦,不知他用一个药囊救了秦始皇一命,他是被遗忘的在荆轲刀下救了秦始皇的英雄小人物

秦王政二十八年,咸阳宫殿内,刀光乍现,一声惊呼划破寂静。

燕国刺客荆轲携匕首刺向秦王,这一幕被无数史书记载,传颂千年。然而,历史的阴影处,常隐藏着决定命运的细节。

当荆轲匕首离秦王胸膛仅有寸许之距,殿角暗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掷出一个小小药囊,扰乱了刺客的视线,为秦王争得转圜余地。

这个不足十五岁的药童,用一个小小药囊改变了历史走向,却被时光的洪流淹没,无人知晓。这是关于小七的故事,一个在历史转折点上,拯救了一个帝国命运却被世人遗忘的小人物。

"小七,还不快来!御药房的丹药要晚了,若误了陛下用药,你我都得掉脑袋!"御药房主事李大人焦急地催促着,声音回荡在咸阳宫冰冷的石柱间。

小七,一个刚满十四岁的少年,穿着粗布衣衫,正在秦宫的角落里专注地研磨草药。听到呼唤,他猛地抬起头,露出一张沾满药粉的稚嫩脸庞,眼神却异常明亮。

"来了,李大人!"小七应声,迅速将手中的药碾成细末,动作娴熟得不像他的年纪。他小心翼翼地将药粉装入精致的瓷瓶,然后放入竹篮,动作一气呵成。

小七并非他的本名。他原名李七,是咸阳城内一个默默无闻的药农之子。七岁那年,一场瘟疫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不久母亲改嫁,他便被送入宫中做了杂役。因为从小跟着父亲学过些药理,后来被分到御药房做了药童。

李大人第一次见到小七时,这个瘦小的孩子正在整理一堆杂乱的药材,小小年纪却能叫出每一种药材的名字和功效。这份天赋让李大人惊讶不已,便特意收他为徒。五年过去,小七已能分辨上千种药材,掌握数百种药方,成了御药房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王离将军那边的金疮药也备好了吗?"李大人一边整理药箱,一边问道。

"备好了。"小七拍了拍另一个竹篮,"我特意多加了些三七,可止血生肌。王将军这次出征赵国,路途遥远,这种药更适合野外保存。"

李大人不禁暗自点头。这孩子不仅懂药,还懂人情世故,难怪深得宫中上下喜爱。

"不错,你这孩子心思细腻。"李大人抚须笑道,脸色却忽然严肃起来,"今日有件要事,陛下要在偏殿接见燕国使者,你且随我去准备着。若有什么变故,也好及时应对。"

小七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燕国使者?如今秦国与燕国剑拔弩张,难道是要议和?"

李大人压低声音,左右看了看:"你一个小药童,少打听这些朝廷大事。只管跟我来便是。"说罢,意味深长地看了小七一眼,"今日之事,或许非比寻常。"

小七敏锐地捕捉到了李大人语气中的异样,心中升起一丝不安,但他没有多问,默默跟上李大人的脚步。

咸阳宫,这座象征秦国权力的巨大建筑群,气势恢宏,金碧辉煌,处处彰显着大秦帝国的威严与豪华。小七跟在李大人身后,穿过重重宫门,来到了秦王接见外使的偏殿。

殿外,刀枪如林,甲士林立,气氛比往常更加紧张。小七注意到,今日守卫的数量似乎比平日多了一倍,个个神情警惕,手按兵器,目光如炬。

"今日情形不对。"小七心中暗想,"难道朝中已经收到了什么风声?"

李大人带着小七来到偏殿后方的暗室,这里是专门为御医和药童准备的地方。从这里可以通过隐蔽的通道迅速进入大殿,若秦王有任何不适,他们可以立刻上前服侍。

"记住,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不要轻举妄动,更不要出声。"李大人严肃地叮嘱道,"除非陛下召唤,否则就在这里待着。"

小七郑重地点头。这不是他第一次跟随李大人来到这种场合,但今日李大人的神色和反复叮嘱,让他感到一丝不同寻常。

"李大人,您是不是知道什么?"小七忍不住低声问道。

李大人沉默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宫中近日有些风声,说燕国可能有异动。但具体如何,老夫也不清楚。总之,今日务必谨慎。"

正当他们准备妥当,殿外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小七透过暗室的隔屏,看到秦王政携群臣入殿,高坐龙椅之上。秦王今日穿着一袭黑色龙袍,神情肃穆,目光如炬,扫视着殿内每一个角落。

小七注意到,秦王身旁的侍卫比平日多了几倍,而那些侍卫的手都按在剑柄上,随时准备拔剑相向。显然,朝廷确实收到了某种警报。

随后,殿门再开,传令官高声宣布:"燕国使者荆轲觐见!"

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缓步入殿,身后跟着一名侍从,手捧玉匣。小七的目光立刻被这个叫荆轲的男子吸引。此人相貌堂堂,气度不凡,举止从容,一双眼睛却深邃如渊,让人看不透他的心思。

"参见秦王陛下。"荆轲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而沉稳。

秦王微微颔首:"燕使远道而来,不知带来何物?"

荆轲直起身子,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陛下,寡人此次带来两件礼物。其一,是燕国太子丹的首级。"

殿内一片哗然。小七也是一惊,他虽然年幼,但也知道燕太子丹与秦国的仇怨。太子丹曾在秦国为质,后来逃回燕国,与秦结下死仇。如今荆轲竟说带来了太子首级,这岂非意味着燕国内部已起纷争?

小七紧紧盯着荆轲,突然发现这个使者的眼神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那是一种猎人看到猎物时的光芒。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小七心中升起。

荆轲身后的侍从打开玉匣,里面果然有一个血迹斑斑的人头。秦王面露喜色,示意侍卫上前查看。

"其二,"荆轲继续道,声音中似乎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紧张,"是樊於期刺杀陛下的匕首。"

话音刚落,殿内气氛骤然紧张。樊於期,曾是秦国大将,因触怒秦王而逃往燕国。秦王对其恨之入骨,曾悬赏千金购其首级。

小七感到不对劲,这个荆轲提到樊於期时,右手微微颤抖,目光也变得闪烁不定。小七仔细观察着荆轲的一举一动,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

荆轲从怀中缓缓取出一卷地图:"这是燕国督亢地区的舆图,以献予陛下。"

秦王示意荆轲上前呈递。小七注意到,荆轲的步伐看似从容,实则略显僵硬,额头已有细密的汗珠。

"不对!这个荆轲一定有所图谋!"小七心中警铃大作,他本能地伸手摸向腰间的药囊,那里装着各种紧急情况下可能用得上的药物。

就在荆轲展开地图的瞬间,一柄寒光闪闪的匕首从中飞出!荆轲左手猛地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持匕首直刺秦王胸膛!

"刺客!"殿内爆发出一阵惊呼。

李大人惊得面色惨白:"不好!荆轲要行刺陛下!"

殿内顿时大乱,侍卫们纷纷拔剑上前,却因为担心伤及秦王而不敢贸然出手。秦王被荆轲紧紧抓住,拼命挣扎,两人绕着大殿追逐。

"必须救陛下!"小七心中暗道,但他也知道,自己一个小小药童,力量微薄,如何能与荆轲这样的刺客抗衡?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七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腰间的药囊上。那里有一种名为"烁金散"的特殊药粉,本是用来处理金属器物的,若入眼,会引起剧痛,且会让人暂时失明,却不会造成永久伤害。

小七当机立断,抓起药囊,趁着大殿混乱,无人注意他这个小小药童,他猫着腰溜出暗室,悄悄接近了缠斗中的秦王和荆轲。

此时,秦王与荆轲的缠斗已到了危急关头。秦王的佩剑被拉出了一半,却被卡在剑鞘内,无法拔出。荆轲的匕首已经离秦王的胸膛只有寸许距离!

"就是现在!"小七屏住呼吸,用尽全力将药囊朝着荆轲的面部掷去!

药囊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精准地击中了荆轲的前额,随即爆开,粉末四散!

"啊!"荆轲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双手下意识地捂住了双眼,痛苦难忍。匕首的攻势为之一缓。

就是这短暂的一瞬间,给了秦王喘息之机。他猛地拔出佩剑,朝荆轲劈去!

荆轲虽然眼睛刺痛难忍,但身手不凡,勉强躲过了致命一击,却被削断了左腿筋骨。殿内侍卫此时已经围了上来,将荆轲团团包围。

最终,荆轲的刺杀行动以失败告终。他被秦王下令凌迟处死,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刺客。

而这场惊心动魄的刺杀事件中,小小药囊的关键作用,却鲜少有人知晓。

事后,秦王坐在御书房内,面色阴沉。刚才的刺杀让他惊魂未定,也让他对燕国的恨意更深。

"把那个药童叫来。"秦王突然开口。

不一会儿,小七被带到了秦王面前。他低着头,双腿微微发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赏赐还是惩罚。毕竟,他擅自离开了应该待的位置,冒险介入了刺杀事件。

"抬起头来。"秦王的声音不带感情。

小七缓缓抬头,对上了那双锐利如鹰的眼睛。秦王的目光让他不寒而栗,但他强迫自己保持镇定。

"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小人名叫李七,宫中都唤小七。"

"小七。"秦王念了一遍他的名字,声音中有一丝思索,"你知道你做了什么吗?"

小七咽了咽口水:"小人...小人只是想救陛下。"

"你救了朕的命。"秦王的语气忽然柔和了一些,"但你也冒了险。你知道若是失手,荆轲可能会杀了你吗?"

小七低下头:"小人知道。但小人宁愿死,也不能眼看陛下遭遇不测。"

秦王盯着小七看了许久,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那个药囊里装的是什么?"

"回陛下,是烁金散,本是用来处理金属器物的。若入眼,会引起剧痛,但不会致命也不会造成永久伤害。"

秦王点点头:"你这一包药粉,救了朕一命,也救了大秦江山。"他停顿了一下,"你今年多大?"

"回陛下,十四岁。"

"才十四岁就有如此机智和勇气,难得。"秦王的语气明显缓和了,甚至带上了一丝欣赏,"从今日起,你不再是药童,朕封你为御前侍医,专司朕的饮食用药。"

小七大喜过望,连忙叩首:"谢陛下恩典!小人定当尽心竭力,不负圣恩!"

就这样,小七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药童,一跃成为了秦王身边的侍医。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新的身份将让他卷入更多的宫廷纷争与险恶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小七的地位虽然提高,但处境却更加微妙。宫廷中的权力斗争远比他想象的复杂,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天,他小心翼翼地为秦王准备药膳,检查每一味药材,每一口食物,生怕有人借机下毒。

在这期间,小七多次发现有人试图在秦王的饮食中下毒。一次,他在秦王的汤药中发现了微量砒霜。通过秘密调查,发现是一位与燕国有勾连的宫女所为。小七将此事秘密禀报给秦王,那宫女及其背后的宫廷势力全被铲除。

秦王对小七越发信任,不仅让他掌管自己的饮食用药,还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召他入内殿,询问一些宫中见闻。小七虽然年幼,但心思缜密,往往能发现一些连秦王近臣都未察觉的细节。

"小七,你知道朕为何如此信任你吗?"一天晚上,秦王独对小七问道。

小七恭敬地回答:"小人愚钝,不敢妄测圣意。"

秦王罕见地露出一丝微笑:"因为你没有野心。宫中那些大臣,个个都有自己的算盘,唯独你,只是单纯地想要做好自己的本职。这在朝中,实属难得。"

小七心中一动,但他没有表现出来:"陛下过奖了。小人不过是尽忠职守而已。"

秦王沉默片刻,忽然话锋一转:"你可曾想过,朕为何要统一天下?"

小七一愣,没想到秦王会问这样的问题。他思索片刻,答道:"陛下雄才大略,自当一统六国,成就千秋大业。"

秦王摇头:"这只是表象。朕之所以要统一天下,是因为朕厌倦了这数百年来的战争与混乱。诸侯割据,百姓遭殃。唯有大一统,才能给这片土地带来真正的和平。"

小七第一次看到秦王流露出这样的一面,心中不由肃然起敬。

"然而,"秦王语气忽然变得沉重,"朕深知,要完成这一大业,必须铁血手段,不惜牺牲。这将使朕成为众矢之的,甚至在历史上留下暴君的骂名。但朕不在乎,只要能够实现那个大一统的理想。"

小七听得出神,他从未想过,这位令人畏惧的君王,内心竟有如此复杂的想法。

"陛下高瞻远瞩,小人敬佩。"小七真诚地说。

秦王看着小七,忽然问道:"你认为,朕这一生,能完成这个心愿吗?"

小七没有立即回答。他知道,这个问题背后,是秦王对未来的忧虑。统一六国,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即使是强大如秦国,也面临无数挑战。

"陛下,"小七最终谨慎地回答,"小人相信,以陛下的雄才大略,大秦帝国必将一统天下。但成大业者,不仅需要锐气与决断,也需要仁心与智慧。希望陛下在征战之余,也能关注民生,减轻百姓负担,如此,大业才能长久。"

秦王听罢,沉默良久,最终叹了口气:"你说得对。可惜,朕身边少有人敢如此直言。"他看着小七,目光柔和了些,"你年纪虽小,但见识不凡。朕封你为太医署丞,地位仅次于太医令,以示重用。"

小七大喜,连忙叩谢。但他心中明白,这份重用背后,是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随着时间推移,小七不再是那个懵懂的药童,他开始理解权力的游戏,明白自己的位置既是荣耀也是危险。他知道,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利益的合作者。

一日,小七在整理药材时,发现了一封密信,隐藏在送入宫中的药草中。信中提到燕国余党将再度行刺秦王,时间就在三日后的大朝会上。

小七立刻将此事告知秦王。秦王大怒,却也心生一计:"既然他们要来,不如将计就计,一网打尽。"

三日后的朝会,秦王故意宣称身体不适,改由丞相李斯代为主持。朝会进行到一半,果然有刺客突袭,却扑了个空。埋伏在殿外的秦军迅速出击,将刺客一网打尽。经审讯,果然是燕国余孽,伺机报复。

这一次,小七再立大功。秦王龙颜大悦,赐他黄金百两,锦衣一套,并赐姓嬴,算是皇族旁支。从此,小七成为嬴七,地位更是水涨船高。

然而,权力的提升也带来了更多的敌意。宫中不少人开始嫉妒这个年轻人受到秦王如此重用,暗地里使绊子,甚至有人散布谣言,说嬴七其实是燕国安插在秦宫的间谍。

嬴七不为所动,依旧专注于自己的职责。他知道,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唯有实力和价值才是自保的根本。

秦王三十七年,秦军攻破了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喜被俘,燕国灭亡。这一年,嬴七十九岁,已经成长为一个沉稳内敛的青年。

秦王在统一六国的征途上越走越远,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开始筹划着称帝大业,要结束这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

嬴七作为秦王最信任的人之一,参与了许多秦国的军国大事。他提出的几项策略,如改良军粮配方增强士兵体力,研制特殊药物治疗行军疾病等,为秦军的征战提供了重要支持。

秦王四十一年,秦国最终一统天下。秦王嬴政自号始皇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大秦帝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而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背后,是无数鲜为人知的小人物的贡献,嬴七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那一包药粉,不仅救了秦王一命,也可能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若没有那一刻的机智勇敢,或许秦王已死于荆轲之手,大秦帝国或许就此夭折,历史将会书写出完全不同的篇章。

然而,历史往往只记载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和大事件,如荆轲刺秦这样的壮举,而像嬴七这样的小人物,纵使有过关键的贡献,也终将被岁月的长河淹没,成为无名的英雄...

当嬴七站在咸阳宫的高台上,俯瞰着这座他生活了十年的宫城,心中百感交集。十年前,他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药童,一个意外的机缘,让他成为了改变历史的关键人物。

而此刻,秦始皇嬴政将在今日登上至高权力的巅峰,他将自己加冕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而嬴七,将作为帝国的御前太医令,站在离皇权最近的地方,见证这一切。然而,就在庆典即将开始的时刻,嬴七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可怕的阴谋,有人要在今日再次

行刺秦始皇!这一次,刺客不再是荆轲那样单枪匹马的勇士,而是一群隐藏在暗处的影子,他们的武器不是匕首,不是剑,而是一种无色无味,却能致人于死的剧毒——"七星散"。

这是一种秦国边境的奇毒,取七种毒草精华炼制而成,一旦通过燃烧的方式释放到空气中,吸入者会在短时间内呼吸困难,继而心脏骤停。致命之处在于,中毒症状与常见的心疾相似,难以辨别,更难以救治。

嬴七在准备皇帝加冕大典用的香料时,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那是一种极其细微的苦杏仁味,普通人根本无法察觉,但对于研习药物多年,尤其对毒物有特殊敏感的嬴七来说,这是"七星散"的明显特征。

"不好!"嬴七心中大惊,这种毒药一旦在大殿中释放,皇帝和群臣必将尽数遇害。更可怕的是,这种毒在空气中能持续数日,任何进入大殿的人都会遭遇不测。这是一场针对整个秦朝统治阶层的毁灭性打击!

嬴七的手微微颤抖着,他小心地将可疑的香料收起,装进一个特制的密封袋中。时间紧迫,大典即将开始,殿内已有不少大臣入座。嬴七不敢声张,以免打草惊蛇,更怕引起恐慌。他必须找出毒药的确切位置,并悄无声息地处理掉。

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找出幕后黑手。这样精心策划的行刺,绝非普通人所为。嬴七有一个可怕的猜测:这或许是宫内高层所为,甚至可能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之一。

嬴七装作检查香炉,一一查看殿内各处。殿中共有十二个香炉,分布在大殿的四周和中央。检查到第八个香炉时,嬴七的心猛地一沉——这个靠近皇帝宝座的香炉中,香料的气味明显异常。

他小心地用专门的工具取出一小撮,放在特制的试纸上。试纸瞬间变成了淡紫色,确认了他的猜测。这确实是"七星散",而且剂量足以杀死殿内所有人。

"必须立刻替换!"嬴七心想,但他知道,仅仅替换是不够的,他必须找出幕后黑手。

正当他准备取出毒香时,一个冰冷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嬴太医令,你在做什么?"

嬴七回头,看到了礼部侍郎赵高。这个人,自从嬴七得到秦始皇重用后,就一直对他暗怀敌意,处处针对。赵高虽然表面恭敬,但眼中却透着警惕和敌意。

"赵侍郎,我正在检查香料,确保大典顺利进行。"嬴七面不改色,声音镇定。

赵高上前一步,眯起眼睛:"是吗?我看你鬼鬼祟祟的,该不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吧?"

嬴七心中警铃大作。赵高为何会在此时出现?难道...这个阴谋与他有关?嬴七的思绪飞速运转,他必须小心应对,不能打草惊蛇。

"当然没有。"嬴七站直身子,镇定回答,"这是陛下亲自交代我的任务。每次大典前,我都会检查所有香料,以防有人投毒。"

赵高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不安:"那你不介意我看看这香料吧?毕竟,仪式的准备是我负责的。"

嬴七暗暗握紧了拳头。一旦让赵高接近香炉,不是对方发现他已识破阴谋,就是毒香得不到更换,两者都是他不愿看到的结果。

就在这危急关头,大殿外传来了号角声,秦始皇的仪仗队已经出发,即将抵达大殿。

"陛下马上就到,还是先准备迎驾吧。"嬴七试图转移话题,"香料的事,大典后我会向陛下详细汇报。"

赵高却不为所动,脸上浮现出一丝狰狞:"正因如此,我更要确认一切妥当。把香料给我看看。"说着,他伸手就要去拿香炉。

嬴七明白,再无迂回余地。他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冒险揭露阴谋,要么眼看着秦始皇陷入危险。

"好吧。"嬴七佯装妥协,当他伸手去取香料时,却突然扯下袖中暗藏的一小包药粉,猛地往赵高脸上一扬!

"啊!"赵高惨叫一声,双手捂住眼睛,正是当年嬴七用来对付荆轲的"烁金散"。只不过,这次的配方经过改良,效果更强,痛感更剧烈。

趁此机会,嬴七迅速取出毒香,换上预先准备的正常香料。他没想到,自己用过一次的计谋,今天又救了秦始皇一命。

赵高还在地上痛苦地打滚,嬴七立刻喊来侍卫:"赵侍郎突发眼疾,速速请太医!另外,我发现他意图在香料中下毒,企图谋害陛下,请立刻拿下!"

侍卫们一拥而上,制服了赵高。嬴七取出毒香,命人小心保存作为证据。

但事情并未结束。嬴七深知,赵高不可能单独行动,他背后必有更大的势力。如果不能一网打尽,秦始皇的安全仍然堪忧。

嬴七迅速在大殿内巡视,又发现了三处被做过手脚的香炉。就在他检查最后一个香炉时,一个冰冷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嬴七,你果然聪明绝顶。"

嬴七猛地转身,看到了丞相李斯的幕僚胡毋敬,此人手持一把锋利的短剑,正对准他的咽喉。

"胡毋敬,原来你也参与其中。"嬴七冷静地说,目光扫视四周,寻找可能的逃脱路径。

胡毋敬冷笑:"不只是我,还有很多人。你以为就凭你一个人,能阻止这场注定发生的变革吗?"

"变革?"嬴七反问,"你们所谓的变革,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颠覆社稷。"

胡毋敬摇头:"你不明白。秦始皇的暴政已经让天下苦不堪言。焚书坑儒,修长城,征苛捐,无数百姓死于非命。我们只是顺应天意,除暴安良。"

嬴七冷笑:"冠冕堂皇的说辞。你们口口声声为民,却不惜用毒害的方式杀死殿内数百人,包括那些无辜的侍从和卫士。这就是你们的'仁义'?"

胡毋敬面色一变,显然没想到嬴七会如此反驳。但他很快恢复平静:"废话少说,今日你必死无疑。就算你揭露了部分阴谋,但你想不到,我们还有后手。"

嬴七心中一惊:"什么后手?"

胡毋敬得意地笑了:"殿内的水也已经下毒,就算陛下不点香,也逃不过一死。而且,毒已经下在御膳中,即使他不喝水,也同样中毒身亡。"

嬴七面色大变。他没想到,刺客竟然做了如此全面的准备。他必须立即阻止这一切!

但胡毋敬显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短剑闪电般刺来,嬴七侧身闪避,但右肩还是被划出一道深深的伤口。鲜血顿时染红了他的官袍。

嬴七知道自己不是胡毋敬的对手,必须想办法引来援助。他猛地将身旁的香炉推倒,发出巨大的声响。

"什么人?"殿外的侍卫闻声赶来。

胡毋敬知道计划已经暴露,不再恋战,转身就逃。嬴七强忍伤痛,追了出去,同时高喊:"拦住他!他是刺客!"

侍卫们立刻围了上来,但胡毋敬武艺高强,连伤数人,冲出了包围。眼看他就要逃脱,嬴七灵机一动,从袖中取出一枚小飞镖,这是他专门准备用来应对紧急情况的暗器,涂有麻药。

嬴七全神贯注,将飞镖精准地射向胡毋敬的后颈。胡毋敬应声倒地,被侍卫们制服。

这时,震天的鼓乐声响起,秦始皇嬴政在一众护卫的拥簇下,缓缓步入大殿。

嬴七立刻上前跪拜:"陛下,臣发现有人在香料、饮水和御膳中下毒,意图行刺陛下!"

殿内一片哗然。秦始皇面色铁青:"是谁如此大胆?"

"回陛下,罪魁祸首是礼部侍郎赵高和丞相幕僚胡毋敬。"嬴七将毒香呈上,"这是臣从香炉中取出的毒药,名为'七星散',一旦燃烧,烟雾入肺,短时间内即可致人死亡。"

秦始皇震怒,立刻命人将赵高和胡毋敬押到殿前。

"你们为何要谋害朕?"秦始皇冷冷地问。

赵高跪在地上,不住求饶:"陛下明察!是嬴七诬陷我!他羡慕我的位置,故意栽赃!"

秦始皇冷笑:"朕对嬴七之信任,胜过自己的眼睛。来人,搜查赵高府邸!"

很快,侍卫从赵高家中搜出大量证据,证明他不仅意图谋害秦始皇,还与六国旧族有勾结,企图推翻新建立的秦朝。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阴谋牵连甚广,连丞相李斯的一些亲信也参与其中。

经过严刑拷打,赵高终于承认,他们计划在秦始皇登基大典上下毒,杀死秦始皇和在场大臣,然后拥立秦始皇的次子胡亥为帝,自己则将成为实际掌权者。

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将赵高、胡毋敬等人凌迟处死,并严查参与阴谋的所有人员。一场血腥的清洗随即在朝中展开。

而嬴七,则因再次救驾有功,被封为"太医令",位列九卿,成为秦始皇最亲信的臣子之一。

大典在一片肃杀之后如期举行,秦始皇嬴政在万众瞩目下登上了帝国最高权力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新的时代,就此开启。

从此,嬴七成为秦始皇最信任的心腹,不仅负责皇帝的健康,还参与了许多国家大事的决策。他提出的一系列医疗改革,如建立医学院培养人才,在各郡县设立医馆为民众治病等,大大提高了帝国的医疗水平,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然而,权力的巅峰也意味着更大的危险。随着秦始皇推行的焚书坑儒、连坐法等严苛政策,民间怨声载道。嬴七多次进谏,希望秦始皇能够体恤民情,减轻赋税,但收效甚微。

"陛下,"一次私下谈话中,嬴七直言不讳,"臣以为,治国如治病,需要辨证施治。如今天下初定,百姓疲惫,应当休养生息,而非加重负担。否则,恐怕民怨沸腾,国将不国。"

秦始皇难得地沉默了片刻:"朕知道你是为朕着想。但你不明白,这个帝国,需要强有力的手段才能维系。六国旧族虎视眈眈,北方匈奴觊觎中原,若不严厉统治,恐怕天下又将陷入战乱。"

嬴七叹息:"陛下所言不无道理。然而,过于严苛的政策,只会适得其反。臣见过太多因徭役过重而逃亡的百姓,他们宁愿冒险出逃,也不愿留在故土。这对帝国而言,是极大的损失。"

秦始皇沉思良久,最终点点头:"朕会考虑你的建议。但朕的大业,必须完成。这条路,朕已经走了太远,不可能回头。"

嬴七知道,秦始皇已经陷入了一种执念中。他要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要成为千古一帝,这种渴望已经超越了一切,包括百姓的福祉。

秦始皇三十七年,一个深秋的夜晚,秦始皇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召嬴七诊治。

嬴七详细检查后,面色凝重:"陛下,臣以为,您需要减少劳累,多加休息。这些年来,您操劳国事,日夜不息,已经透支了身体。"

秦始皇摆摆手:"朕的大业尚未完成,休息之事,以后再说吧。给朕开些药,暂且缓解症状便是。"

嬴七无奈,只得开了一些调理气血的药方。然而,他心中却有不祥的预感。秦始皇的身体状况比表面看起来要差得多,如果继续这样透支,恐怕寿命将大大缩短。

果然,没过多久,秦始皇决定东巡,视察帝国疆土,并寻找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嬴七力谏,认为皇帝身体状况不适合长途跋涉,但秦始皇心意已决。

"陛下,"嬴七忧心忡忡地说,"长生不老之说,只是神话传说。以臣之见,保养身体,清心寡欲,才是延年益寿之道。"

秦始皇却摇头:"朕必须找到长生不老药。朕的大业,才刚刚开始,朕不能就这样死去。"

嬴七看着秦始皇眼中的执着,知道无论自己说什么,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最终,他只能请求随行,以便照料皇帝的健康。

旅途中,秦始皇的病情不断加重。当车驾行至沙丘宫时,他已经卧床不起。

嬴七日夜守候在皇帝身边,用尽一切医术,但秦始皇的情况每况愈下。

"七儿,"病榻上的秦始皇声音微弱,"你随朕多年,两次救朕性命,是朕最信任的人。"

嬴七跪在床前,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陛下保重龙体,臣愿用自己的命换陛下长寿。"

秦始皇摇摇头:"生死有命,朕已经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朕有一事相托。"

"请陛下吩咐。"

"朕死后,帝国大权将落入大儿子扶苏手中。但朕担心,他性情仁厚,难以镇住朝局。你要助他一臂之力,辅佐他巩固秦朝基业。"

嬴七肃然领命:"臣必定尽心竭力,辅佐太子,不负陛下所托。"

秦始皇又道:"朕知道,朕的一些政策,或许过于严苛。但朕的初衷,是为了让这个国家强大,让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或许朕用错了方法,但朕的心意,是真的。"

嬴七眼中泪水滑落:"臣明白。陛下一统天下,功盖千秋。无论后世如何评价,这份功绩,永远不会被抹杀。"

秦始皇微微一笑,闭上了眼睛:"朕终究还是没能找到长生不老药。也许,这世上本就没有永恒。"

几天后,伟大的秦始皇嬴政,在嬴七的陪伴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嬴七按照秦始皇的遗愿,立即派人通知太子扶苏回京继位。然而,命运的转折再次出现。

秦始皇去世后,一场巨大的阴谋在朝廷上演。丞相李斯与太监赵高的弟弟赵成联手,伪造遗诏,立秦始皇次子胡亥为帝,并逼迫太子扶苏自杀。

嬴七得知此事,震惊万分。他试图揭露真相,但为时已晚。扶苏已经自杀,而胡亥已经登基,成为秦二世。

更可怕的是,胡亥即位后,对嬴七极为忌惮。毕竟,嬴七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知道太多秘密,尤其是关于遗诏的真实内容。

一天夜里,胡亥派人刺杀嬴七。幸亏嬴七一直保持警惕,发现了刺客的踪迹,仓皇逃离。在逃亡过程中,他被刺客的毒箭射中,身受重伤。

嬴七凭借自己的医术,勉强解毒保命,但也因此落下了病根。他不得不隐姓埋名,逃离咸阳,隐居于深山之中。

流亡途中,嬴七得知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大肆残杀异己,加重赋税,导致民不聊生,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没过多久,陈胜吴广便在大泽乡举起了反秦的旗帜,楚汉之争也随之爆发。

眼看着自己辅佐建立的大秦帝国分崩离析,嬴七心如刀绞。他曾经劝谏秦始皇减轻民众负担,但未能改变大势。如今,他所预言的民怨沸腾成为现实,帝国正在走向灭亡。

"若是当初陛下能听我一言,或许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嬴七常常这样叹息。但他也明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

最终,嬴七选择隐居于终南山中,专心研究医术,救死扶伤,偶尔下山为百姓治病,成为当地传说中的"神医"。

多年后,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汉朝。一日,一位老者来到了终南山嬴七的草庐,自称汉朝太医令。

"敢问先生可是当年秦朝太医令嬴七?"

嬴七抬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但眼神依旧锐利的脸:"老朽只是一个山野郎中,何来太医令之说?"

老者笑道:"天下英雄,难以埋没。先生当年两次救秦始皇性命,尤其是那一包药粉击退荆轲,实乃千古奇谋。若非如此,历史恐怕早已改写。可惜,后世只记荆轲刺秦的壮举,却少有人知晓先生的贡献。"

嬴七惊讶地看着老者:"你怎会知道这些事?"

老者神秘地笑了笑:"当年在咸阳宫中,有一个小小的杂役,亲眼目睹了先生救驾的壮举。那个杂役就是我的父亲。他常常对我讲起这个故事,说世上有一个真正的英雄,用一包药粉改变了历史,却无人知晓。"

嬴七沉默良久,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我只想安度晚年,远离那些权力和争斗。"

老者深深地鞠了一躬:"先生的故事,我会记录下来,让后人知晓。虽然大多数人只会记得荆轲刺秦的壮烈,但总会有人记得,在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是一个小小药童的勇敢和智慧,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嬴七摇了摇头:"没必要。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本就注定湮没无闻。况且,若我当初没有救下秦王,或许天下就不会有那么多战乱和痛苦。"

老者反驳道:"先生此言差矣。历史的洪流不会因一人一事而改变方向。无论是否有先生那一包药粉,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成。先生所做的,不过是尽忠职守,无愧于心,这已经足够了。"

"也许吧。"嬴七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方,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

老者又道:"今日前来,是奉陛下之命,邀请先生出山,担任汉朝太医令,为天下百姓健康尽一份力。"

嬴七沉默良久,最终摇了摇头:"多谢陛下厚爱,但老朽已厌倦朝堂纷争,愿在此山中了此残生。不过,这些年来,我整理了一部《医方集录》,记载了许多验方和医理,可赠予朝廷,或能造福百姓。"

老者见他去意已决,也不强求,接过医书,郑重道别:"先生的贡献,或许不为世人所知,但历史不会忘记。您是真正的英雄,纵使无名。"

此后,嬴七的医书在民间广为流传,救治了无数病患。而他本人,则在终南山中悄然离世,如同他的一生,在历史的洪流中,默默无闻,却又不可或缺。

多年后,当人们谈起秦始皇和荆轲的故事时,总会记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荆轲的匕首距离秦王的胸膛只有寸许之遥。但很少有人知道,正是一个小小药童的一包药粉,改变了这一切。

如同历史长河中的无数无名英雄一样,小七的故事被时间湮没,只在某些古老的医书边角上,偶有只言片语提及一位神秘的医者,曾用一包药粉,救了一个帝王,也可能改变了一个时代。

但对嬴七而言,这些都不重要了。他曾经亲眼见证了一个伟大帝国的兴衰,看透了权力的虚妄与生命的脆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于明白,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初心不改,本心不失。

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不一定要名垂青史,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只要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而这,或许就是历史最伟大的馈赠。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荆轲刺秦的壮举被万人传颂,而小七的药囊之功却湮没于时光尘埃。然而,正是这些隐于幕后的无名英雄,以其敏锐的洞察和果断的勇气,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悄然改变了命运的走向。他们如同星辰,虽不及日月之光耀眼,却同样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小七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在于名声显赫,而在于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以及对初心的坚守。

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