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三会未破局:特朗普拒“战斧”,乌克兰承压就地停火
气氛不对劲。会后,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写道:“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尖锐对话,确实有助于推动战争走向终结。”多家美媒更直白:谈判“紧张、坦率,时而令人不适”。
焦点落在远程“战斧”。在场人士转述,特朗普明确“现在不供”。理由两条:一是“美国也需要‘战斧’及其他已运往乌克兰的美制武器”;二是担心局势“升级”。
基辅试图换法子。乌方提出以本土大批量无人机交换“战斧”,并承诺只打军事目标,盼通过远程压制迫停火。特朗普并未点头,只强调美国库存与升级风险。
为何偏要“战斧”?射程约1600公里,可穿透俄纵深,触及乌拉尔以西的后勤节点。基辅想改变战场几何;华府顾虑北约与俄军“擦枪”以及自用需求(印太部署与陆军中程能力列装)挤压弹药池。
会后,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出“解决方案”:“强烈建议就地停下,各自宣称胜利。”这等于冻结现状线——不是纸面承认,却接近事实让渡。
记者追问是否以领土换和平,他丢下一句:“谁也不知道。”与他此前高调称乌“有能力夺回全境”的表述形成反差。
背景更耐人寻味。前一晚,特朗普与普京通话两小时。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对媒体称,“‘战斧’不会改变战场,但会重伤俄美关系与和平前景。”另据俄方放话,拟在匈牙利进行特朗普—普京双边会晤,三方峰会暂不考虑。
这让基辅不安。泽连斯基提出,加沙停火带来的“势头”或能牵引乌战谈判;他强调安全保障是“最重要的事”,先停再谈,但对潜在领土让步称“敏感、困难”。
读这组动作,美国似在微调冲突管理:收紧远程打击门槛、加密对俄直通渠道、测试“冻结+谈判”路径。欧洲将被推到前台——军援疲态、预算掣肘,东翼防务压力上扬,欧盟需同步扩军与工业基线,时间表直指2026年。
接下来看三件事:匈牙利会晤能否给出停火骨架;美军工与印太优先度如何挤占对乌供给;联合国或欧安组织是否被拉回线控与监督角色。
东欧有句老话:停火不难,难在画线。你所在国家的媒体如何看“冻结冲突”?哪些底线不可退,请说说你的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