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灼灼韶华》,多少人被褚韶华的韧性和闻知秋的“扮猪吃老虎”圈粉? 但仔细复盘剧情会发现,这两个看似精明的角色,一个被命运拖垮,一个为情所困,反而是一个戏份少到容易被忽略的人物——夏夫人,才是全剧聪明的“隐藏玩家”。 她不像褚韶华那样冲在台前厮杀,也不像闻知秋那样算计利益,却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悄无声息地掌控着关键局面的走向。
褚韶华的聪明写在脸上。她从药铺学徒一路拼杀成上海闻氏药业的合伙人,敢和王厅长硬刚,能和田家周旋,甚至在被诬陷杀人时冷静应对。但她的成功背后是惨痛的代价:丈夫陈大顺早逝,女儿萱萱被陈二顺害死,好友康二妞为救她丧命。
她越努力,身边的人越一个个离开,最终只剩她孤身一人站在事业的顶端。就连她为女儿复仇杀死陈二顺后能脱罪,也并非靠自己的谋划,而是依赖卢先生用军阀势力干预司法才侥幸逃生。 这种“赢”更像是一种命运的讽刺。
闻知秋的聪明则藏在“草包”面具下。 他和夏元谈判时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实际却暗中保住闻氏招牌,还让夏元倒贴十万大洋。他教褚韶华“商战不是打仗,是谈恋爱”,用“买国货送药材”的软策略对抗洋行打压。
但这种精于算计的智慧,一旦遇到情感冲击就会瓦解。当王国栋逼褚韶华做八姨太时,闻知秋的第一反应是“做好了和她死在一起的打算”,情绪冲动完全取代了商人应有的权衡利弊。
而夏夫人的智慧,恰恰体现在她从不被情绪绑架。 夏老夫人最初强烈反对夏初与褚韶华的婚事,甚至动手打了夏初。 表面看是嫌弃褚韶华“结过婚生过娃”的门第之见,但夏夫人没有直接反驳婆婆,而是以“贤内助”身份长期陪伴,逐步软化婆婆的态度。
她深知夏老夫人欣赏褚韶华的能力,便以此为突破口,最终让坚决反对的婆婆转为点头祝福。 这种迂回说服的手法,比正面冲突高明得多。
夏夫人始终清醒地把握着“界限感”。 夏初死后,褚韶华陷入绝望甚至单枪匹马找穆子儒报仇。夏夫人没有沉浸在丧子之痛中,反而主动劝褚韶华“接受现实,往前看”。 她清楚褚韶华的价值不应被仇恨埋没,这种理性背后是对大局的冷静判断。 对比夏元同意婚事是看中褚韶华的商业价值,夏夫人的考量显深厚:她既维护家族利益,也顾及个体的生存可能性。
剧中有一处细节耐人寻味:夏夫人每次出场身着旗袍,举止得体,“既不张扬也不露怯”。 这恰似她的处世哲学——在家族纷争和时代动荡中,她始终保持姿态优雅,却从未真正失去对局面的影响力。当褚韶华在商场上硬碰硬伤痕累累,当闻知秋在情感和利益间摇摆时,夏夫人用一种近乎“隐形”的方式,成了少数能保全自身且推动事态向有利方向发展的角色。
当然,这种智慧并非完美。 夏夫人的“稳”也折射出那个时代女性受限的生存策略:她无法像褚韶华那样前台争霸,只能通过影响家族决策间接实现目标。 但恰恰是这种基于现实的智慧,让她避开了褚韶华“孤勇成劫”的悲剧,也跳出了闻知秋“情智难两全”的困局。 在《灼灼韶华》的乱世图谱中,夏夫人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主角光环的生存样本——智慧未必是锋芒毕露,也可以是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