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拒领薪水也要走!张明池徐昕弃广东,杜锋高压模式难留新人

张明池走了,连剩下的薪水都不要。

徐昕也铁了心要走,合同到期直接摊牌。

两个00后中锋,就这么一前一后和广东宏远说了再见。

张明池父亲在社交媒体上那句抱怨,现在听起来像预言:“杜指导给的时间太少了! ”

而徐昕走得更决绝——上赛季他刚打出单场18分17篮板7盖帽的亮眼数据,甚至面对杨瀚森都不落下风,可整个赛季场均只捞到9.3分钟。

杜锋的战术板上,老将才是硬道理。

任骏飞场均稳稳25分钟,哪怕37岁的韩德君在同省对手辽宁队里,照样被狠用到场均25分钟。

年轻球员?得先学会“扛骂”。

训练场边,杜锋的吼声从来不带遮掩。

骂技术失误,骂跑位犹豫,甚至情绪上头时直接带出爹妈——这种“挫折教育”,是李春江、阿的江那代老帅传下来的“传统艺能”。

张明池父亲忍不了这个,直接让孩子放弃合同期内薪水走人[citation:原文]。

但问题不只是骂。

真正刺痛年轻球员的,是看不到希望的板凳时间。

徐昕不是没本事。

国家队集训名单进过好几次,和杨瀚森硬碰硬也没怂过[citation:原文]。

可到了广东队,他多数时候只能坐着。

一边是杨瀚森在青岛场均稳稳打34分钟,一边是徐昕在替补席攥紧毛巾——这种对比太扎眼了。

杜锋不是不会用新人。

早几年胡明轩、徐杰都是他一手带进国家队的。

可自从周鹏、威姆斯这批核心离队,广东战绩哗啦啦往下掉,最惨时常规赛跌出前八。

压力之下,杜锋更不敢赌未来了。

“即战力”成了唯一标准:新人可以上,但只给碎片化时间,犯错立刻换下。

热身赛直接DNP(禁止出场)的操作,彻底寒了年轻人的心。

年轻球员的忍耐也在变。

00后不是80后,他们从小在鼓励教育里长大,父母更是捧在手心长大。

徐昕离队时说得明白:“加练到凌晨我能忍,当众羞辱我忍不了。 ”[citation:原文]

运动心理学研究早指出:95后对辱骂的接受度,比80后低了37%。

杜锋那套“为你好才骂你”的逻辑,在这代人身上失效了。

广东青训断档的警报早就拉响。

近三年广东青年队输送的7个新人,6个选择离队,只有1个留下。

黄明依走了,彭士峻走了,现在轮到张明池和徐昕。

反观浙江、广厦这些队,年轻球员场均20分钟起步,程帅澎、余嘉豪们打出来就是明证。

杜锋的矛盾在于:他既要靠老将保成绩,又想靠新人谋未来。

结果两头落空。

上赛季季后赛被山西横扫,杜锋暂停时还在吼张皓嘉的防守站位。

可骂声填不满内线的窟窿——当对手都知道你内线只剩个2米06的杜润旺硬顶五号位,胜负早就没悬念了。

更残酷的是对比。

杨鸣在辽宁三年三冠,可张镇麟、赵继伟到了国际赛场照样吃瘪。

国际裁判最烦什么? 就是球员带着联赛养成的“抱怨病”和“小动作依赖症”。

当杜锋们还在用“强硬篮球”当遮羞布时,现代篮球早变了天——欧洲球队用精准传导破解紧逼,美国篮球靠空间拉扯防线,只有我们还迷信“狠劲能赢球”。

张明池的放弃薪水和徐昕的拒续约,本质上是一代球员的集体觉醒。

他们宁愿少赚钱,也要换个体面成长的环境[citation:原文]。

杜锋带广东拿了四座总冠军,没人能否认他的能力。

但当更衣室里年轻人头也不回地离开时,这位冠军教头或许该想想:铁腕和高压,是否已成为这座“宏远王朝”最后的掘墓人?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