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俄罗斯提出印度方案曝光,或将歼-20发动机转售南亚

本文紧密参考官方权威渠道(占比超过80%),融合最新消息和过往数据,保持立场中立。结尾附带相关参考资料。

2025年7月6日,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向印度呈交的军售方案被曝光,承诺会提供苏-57E隐形战斗机的全部技术转让,包括飞控源代码和发动机的核心技术部分。

更吸引眼球的是,方案里提到的177S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去年在珠海航展亮相,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作是“歼-20专用的动力”。

这份“技术大礼包”让印度能够实现40%到60%的国产化,也支持他们整合各自的国产导弹和雷达系统。同时,刚过一个月,巴基斯坦就宣布购买了40架中国歼-35战机,南亚地区的军备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为何俄罗斯突然变得如此大方?177S发动机真的能对中国的歼-20构成威胁吗?南亚的军事局势会因此发生怎样的变化?

技术大甩卖背后的俄罗斯困境

翻开俄罗斯递交的那份厚达几百页的方案文件,核心内容让人惊讶:苏-57E的整机生产计划将在印度纳西克工厂实施,这个工厂之前已经装配过超过220架苏-30MKI战机。

俄罗斯答应会把全部源代码交给印度,这意味着印度可以自主开发和集成国产的“阿斯特拉”导弹、“鲁德拉姆”反辐射导弹以及相控阵雷达。这种开放态度,在俄罗斯过去的军售记录中,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价格的差距反映出急切的心态,苏-57E每架只要0.8-1亿美元,远比法国“阵风”战机的2.6亿美元单价要便宜得多。

俄方甚至公布了计划:在三年内生产20架,直到2030年前交付首批50架,尽管目前苏-57在国内的量产还不到30架。

这次“低价卖出”背后,其实反映出俄罗斯军工体系的深层次担忧。经过三年的俄乌冲突,俄罗斯的航空工业不仅没有缩小与西方的技术差距,反而变得更大了。

西方的竞争让传统市场变得越来越难做,而印度这位最大的客户也开始流失了。现在,印度已经转向购买法国的“阵风”战机和美国的无人机,还加入了美日澳的联合军演。如果失去印度的订单,苏-57的生产线很可能会彻底停摆。

俄罗斯除了卖武器之外,还在谋划更多。计划中把苏-30MKI的升级工程绑在一起——印度目前约有200多架苏-30处于服役状态,进行现代化改造,这块蛋糕价值超过100亿美元。借此让印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俄制平台,莫斯科正试图牢牢把控这只“会下金蛋的鹅”。

对华威胁还是俄式营销?

技术转让清单里,177S发动机成为人们猜测最多的焦点。这款去年在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发动机,采用了锯齿状喷口设计,能有效降低红外信号。据介绍,它的使用寿命达到了6000小时,是前一代的三倍。

西方媒体曾经盛传它可能会搭载中国歼-20,现在又传出转卖给印度,这其中的时机变化让人觉得挺耐人寻味的。

不过一揭开这些宣传噱头,177S的实际性能就让人打个问号。这款发动机到现在还没进行过飞行试验,俄罗斯技术集团只是说“拿到国际订单能加快部署进度”。

印度真正拿到的初期版本,还是苏-57目前使用的AL-41F1S发动机——而且它的推力矢量喷口反而在战斗中增加了雷达反射面积。

所谓“专门针对歼-20”的说法,更多是一些营销手法。实际上,中国的涡扇-15发动机已经跟随歼-20B进入量产阶段,推力达到18.5吨,超过了俄制引擎。即使177S未来技术成熟,它的14吨级推力仍然难以与歼-20目前使用的动力拉开明显差距。

俄方把试验设备打包成“与歼-20水平相当的装备”,实际上是在迎合印度想要“抗衡中国”的心理需求。

更核心的问题在于技术吸收和掌握能力。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组装苏-30MKI时,事故发生频率竟然是本土制造战机的四倍。如今他们准备大批量生产更先进、更精细的苏-57,甚至连俄方的文件都隐晦地提到,必须依靠俄罗斯工程师长期驻守指导。

实际上,这种“转让”更像是付费帮忙,印度出钱重建生产线,俄方则拿着专利费赚取收益,还能增加就业岗位。

南亚军备棋局的重构

俄罗斯的技术倾销正碰上南亚地区力量对比发生大变样的节点。到了2025年6月8日,巴基斯坦宣布购买40架中国歼-35战机,这让歼-35成为世界首款在未服役前就接到外销订单的五代机。面对这个即将拉开差距的对手,印度空军参谋长多次提醒政府:“必须立刻采取措施,赶快缩小差距。”

美国的F-35本来是个备选方案,但英国F-35B在印度迫降后出现瘫痪长达三周的事件,让印度对美国制造的装备彻底失去了信心。

更让人担忧的是,F-35不允许印度装备国产武器,限制了它在敏感地区的部署,甚至需要返回厂进行大修要花上8天。对于自称“战略自主”的印度来说,这样的限制比性能上的问题还令人难以接受。

俄罗斯的方案表面上似乎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实际上却藏着地缘政治的陷阱。一旦印度拿到苏-57的生产线,就得同步采购俄制的导弹、数据链和维护系统。

目前,70%的印度现役战机还是俄制的装备,要是全部绑定,未来二十年都难以转向其他国家的机型。在俄乌冲突中,这种依赖已经让印度吃过苦头:自2014年以来,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曾导致印度大约40%的苏-30MKI因为缺少零部件而停飞。

中国反倒成为这场博弈中的隐形赢家。巴基斯坦对歼-35的订单证明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强大实力,同时,俄印之间的军事合作越紧密,印度在美印太战略中的重要性也就越会受到影响。

就在印度苏-57还在组装线上的时候,歼-35的舰载型已经做好准备,和福建舰一起服役,形成“舰机同步”作战能力。技术上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这种差异远不是几份合同能弥补的。

俄罗斯技术人员正在纳西克工厂调试设备,印度的工程师们专注研究177S发动机的锯齿喷口图纸,而中国沈飞的歼-35生产线则全力推进。这三个场景一起展现了新南亚军备竞争的全貌。

当印度为拿到“国产五代机”感到高兴时,俄罗斯军工企业的财务状况正悄然恢复;当巴基斯坦飞行员触摸歼-35座舱时,喜马拉雅山上空的电磁频谱已经被重新划分。

苏霍伊公司展出的模型机翼反映出新德里渴望扭转局势的心情,以及莫斯科对美元现金的渴求。而真正的高手早已明白:当代军火交易的核心不只是武器买卖,更是一场关于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提前布局。

印度花了数万亿卢比追求“技术自主”,最终拿到的也只是另一份旁观大国博弈的入场券罢了。

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表示,印度已经决定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他强调印度会一直站在俄方一边。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