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哭瞎眼,跪瘸腿:她用一生诠释何为明英宗“唯一的皇后”——明英宗朱祁镇皇后钱氏

她可能是明朝最“倒霉”的皇后,夫君被俘,自己在一夜间从巅峰坠落;她也可能是明朝最“幸运”的皇后,在失去一切后,却赢得了帝王最纯粹的真爱。从土木堡之变的惊天噩耗,到南宫被锁的七年煎熬,再到重登大宝后的不离不弃,钱皇后与明英宗朱祁镇的故事,交织着家国巨变与个人情感的极致考验。然而,这段传奇最终的结局,却并非“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是在他们死后的陵墓中,留下了一个令后世唏嘘不已的千古遗憾……

一、少年结发,帝后情深

钱氏出生于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出身于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的将门世家。她的祖父钱通官至右卫指挥使,父亲钱贵多次跟随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北伐,凭借战功官至都指挥佥事。

正统七年,十六岁的钱氏得到张太皇太后的青睐,被选入宫中,成为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虽然这段姻缘是通过祖母之命而结成,但少年夫妻却在婚后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明英宗对这位妻子非常满意,几次三番想破格提拔钱皇后的家人官爵。然而,令皇帝意外的是,钱皇后每次都婉言谢绝了这一恩宠。

她深知无功不受禄,如果因自己的原因而让家人获封高等官爵,会有损朱祁镇明君的英名。这种不徇私情的态度,使英宗对妻子越发敬重。

在私生活中,钱皇后也展现出难得的包容大度。她从不阻挠朱祁镇宠幸其他妃嫔,甚至对其他妃嫔为皇帝生育子女感到开心。

婚后六七年中,朱祁镇陆续有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唯独钱皇后始终未有生育。

尽管如此,朱祁镇并没有着急册立庶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他一直在等待钱皇后能为他生下嫡子。这种等待在历代帝王中实属罕见,可见明英宗对钱皇后的深情与敬重。

二、土木突变,红颜尽瘁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朝遭遇了一场空前的危机。瓦剌首领也先兴兵大举进犯大明边境,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鼓动下,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御驾亲征。

结果,由于指挥失当,明军在土木堡与瓦剌军队的遭遇战中全军覆没,大明精锐尽失,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

消息传到京城,钱皇后如五雷轰顶。当她听说瓦剌人以丈夫为要挟,向大明勒索赎金时,她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将自己所有的私产都拿了出来,希望能赎回丈夫。

然而,瓦剌首领也先视朱祁镇为“奇货可居”,钱皇后的那点财产根本无法满足他的胃口。瓦剌人钱照收,但就是不放人。

此时,明朝统治阶层内部为了断绝瓦剌用朱祁镇挟制明朝的企图,决定另立皇帝。在朱祁镇长子朱见深年幼的情况下,兵部尚书于谦等朝廷重臣建议孙太后立朱祁镇异母弟监国的郕王朱祁钰继位。

绝望中的钱皇后,终于想到了还能为丈夫做最后一件事——像民间女子那样向神明祷告。

《明史》记载:“英宗北狩,倾中宫赀佐迎驾。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损一股。以哭泣复损一目。”这意味着钱皇后因长时间跪地祈祷,伤了一条腿,又因终日哭泣,哭瞎了一只眼睛。

三、 南宫岁月,相濡以沫

景泰元年(1450年),在明朝使者的努力下,朱祁镇终于被释放回京。然而,回归的朱祁镇并没有获得自由,反而被弟弟朱祁钰软禁在南宫之中。

当朱祁镇看到已面目全非的妻子时,不禁泣不成声。昔日风姿绰约的皇后,如今已成残疾之人。史料虽未记载朱祁镇当时的具体反应,但可以想象,在事业和兄弟亲情的双重打击下,看到为自己付出如此代价的妻子,朱祁镇必定更加珍惜这份感情。

在南宫的软禁生活中,朱祁镇的待遇非常差,到后来连日常的衣食都难以为继。面对丈夫的苦闷焦虑,钱皇后一边宽慰朱祁镇,一边带领南宫的妃嫔宫女加工制造绣品,拿出去换衣食之用。

七年的南宫岁月中,两人如同患难夫妻,彼此依靠,彼此慰藉。钱皇后不仅身体残疾,她的生育能力也几乎完全丧失,在南宫陪伴朱祁镇的七年里一直未能生育。

但朱祁镇并没有因此而嫌弃妻子,反而在逆境中更加珍惜这份感情。他们的关系已超越了一般帝王与后妃的界限,成为了真正相濡以沫的伴侣。

四、 重登大宝,不离不弃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的人生迎来转机。大将石亨、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趁朱祁钰病重,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位。

三十岁的朱祁镇重登皇位,改元天顺。此时,他面临着一个抉择——立谁为皇后?

钱皇后不但身体残疾,不能生育,而且朱祁镇已立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太子生母周皇贵妃便想母以子贵,企图取代钱皇后的位置。

然而,朱祁镇坚决地维护了钱皇后的地位。他无法抛弃这位情深义重的结发妻子,特别是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

复位后,朱祁册封钱皇后的侄子钱雄为都督同知,对钱皇后家族格外照顾。更重要的是,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朱祁镇对残疾的钱皇后体贴入微,做她的眼睛和拐杖。

尽管朝中仍有非议,但朱祁镇的态度坚决无比。对他而言,钱皇后已不仅仅是一国之母,更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侣,是他历尽磨难后仅存的真情。

五、临终遗命,生死同穴

天顺八年(1464年),38岁的朱祁镇身患重病,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临终前,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钱皇后。

一方面,他反复叮嘱太子朱见深:“皇后名位素定,汝当尽孝以终天年。”意思是钱皇后永远都是朱见深的嫡母,朱见深应当尽孝心侍奉钱皇后终老。

另一方面,他不放心只叮嘱朱见深,又拉着顾命大臣大学士李贤的手说:“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李贤听后垂泪表示一定遵循朱祁镇的旨意,并将这些话特意写进了遗诏。

这一遗命不仅是对钱皇后地位的保证,也是朱祁镇对妻子最后的爱与保护。他深知自己死后,钱皇后在宫中的处境将极为艰难,因此不惜以遗诏的方式为她撑起最后的保护伞。

更令人动容的是,朱祁镇临终前还废除了明代实行百年之久的妃嫔殉葬制度。这一决定使得钱皇后能够寿终正寝,也让其他妃嫔免于殉葬的厄运。

六、身后风波,遗愿得偿

朱祁镇去世后,钱皇后的处境果然如他所担心的那样艰难。太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太监夏时想讨周太后(原周贵妃)的欢心,传谕独尊周贵妃为皇太后。

大学士李贤、彭时据理力争,最终钱皇后与周贵妃并尊为皇太后,而钱皇后加徽号“慈懿皇太后”。

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钱太后逝世,周太后违背英宗遗命,不愿让钱太后与英宗合葬。众臣上奏力请,李贤拿出当日“退而书之册”的英宗遗命,周太后才勉强同意钱太后葬在英宗的裕陵左侧,而右侧则留作未来周太后的葬地。

但周太后暗中作梗,钱太后虽与英宗同陵却异隧,葬处距离英宗之陵有数丈,而中间的隧道却被填满,只有右边周太后陵寝的隧道与英宗之陵相通。

弘治十七年,周太后逝世。明孝宗发现钱太后之陵的隧道被堵塞,想开通那隧道,但钦天监不赞同,于是没有进行。钱皇后与英宗最终未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同穴”,这无疑是对英宗遗愿的一种辜负。

明孝宗在位时曾想打通钱皇后与英宗陵墓的隧道,但因钦天监反对而作罢。直至今日,在北京明十三陵的裕陵中,钱皇后与明英宗依然保持着这种 “同陵异隧”的奇特状态。

生同衾,死同穴,明英宗与钱皇后这段超越生死的爱情,最终以这种奇特的方式成就了一段帝王爱情传奇。

参考资料:

1. 《明史·列传第一·后妃》

2. 《明实录》

3. 《孙夫人墓誌铭》

4. 《明故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钱公墓誌铭》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