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50天期限藏惊天阴谋,特朗普要除掉泽连斯基,乌克兰街头生变

基辅街头,民众的怒吼声震耳欲聋,本以为是乌克兰的内政风波,可美国资深记者赫什的一则重磅爆料瞬间点燃了舆论场。那篇直指华盛顿正密谋“流放泽连斯基”的报道,让这场看似内部的抗议,笼罩上了一层耐人寻味的外部色彩。这究竟是偶然,还是“操盘手”精心编排的“换人”剧本?答案恐怕指向后者。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已超半年,他竞选时那句“24小时结束冲突”的承诺,如今成了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国内,“爱泼斯坦案”的舆论压力并未消散,转移视线、兑现承诺,对他而言已是燃眉之急。

华盛顿对这场持续已久的冲突,显然已失去了最初的耐心。今年七月初,特朗普政府向俄罗斯发出了“50天最后通牒”,警告若无法达成停火协议,美方将对俄罗斯商品加征高达100%的关税。这不光是对莫斯科的警告,也被外界解读为对基辅的一次严厉提醒。

美国希望尽快从这场消耗巨大的冲突中抽身,削减庞大的军援开支,并将目光投向乌克兰的战略资源。启动搁置已久的美乌矿产协议,让美国资本获利,是华盛顿当下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

然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姿态,却让华盛顿的算盘落空。他始终坚持“全面收复领土”、“战至最后一人”的强硬立场,拒绝任何可能涉及领土妥协的谈判。这种不妥协的态度,在美国看来,无疑成了实现“止损”目标的巨大障碍。

特别是一些美国金融巨头,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等,此前已因战事持续不明朗,从乌克兰重建基金中撤出资金。他们直言,泽连斯基政府的不确定性及其在反腐问题上的做法,正在阻碍美国资本的正常进入。华盛顿精英层对现状的不满,正迅速累积。

老板的算盘

当“老板”下定决心要及时止损,而“经理人”却执意要将项目打到天荒地老时,更换一位新的“经理人”,似乎就成了摆上桌面、无法回避的选项。恰好,乌克兰内部一场恰到好处的危机,此时送来了绝佳的“人事调整”借口。

早在七月上旬,一份所谓的“以土地换和平”方案便在幕后流转,试图为冲突按下暂停键。这份被普遍认为是美国试图推动的停火提议,却遭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直接拒绝。普京态度坚决,声称不达战略目标绝不罢休。

面对谈判无果和持续高企的支援成本,美国政府的目光开始转向乌克兰内部。泽连斯基因“战时状态”而延长任期的合法性问题,早已在国内引发不小的争议,这为任何外部力量的介入,提供了潜在的切入点。

七月十七日,泽连斯基紧急改组内阁,将亲信斯维里坚科推上总理职位。此举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泽连斯基试图以此应对美国在乌克兰矿产协议上的压力,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然而,这种权力集中,反而可能加剧了乌克兰内部的矛盾和信任危机。

基辅的引线被点燃

权力集中的反噬来得猝不及防。七月二十二日,泽连斯基签署了备受争议的第12414号法案。这项法案被指严重削弱了乌克兰反腐机构的独立性。更令人震惊的是,就在法案签署的前一天,乌克兰安全部门已经突击搜查并拘留了多名与反腐机构相关的人员。

这一“先抓人后立法”的行径,如同火上浇油,彻底点燃了乌克兰民众的怒火。当天,超过两千名民众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基辅总统府外,举行了全国性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连基辅市长也公开站出来,加入到抗议者的行列中,表达对政府的不满。

而就在这起抗议爆发的前夕,即七月十九日,美国资深记者西摩·赫什的爆料犹如一枚重磅炸弹,直接引爆了整个局势。赫什披露,特朗普政府正密谋推动乌克兰政权更迭,甚至计划用扎卢日内取代泽连斯基,不惜将其“流放海外”。

值得深思的是,赫什的爆料时间点,恰好在泽连斯基签署争议法案和大规模抗议爆发之前。随后,美国国务院也迅速发表声明,对乌克兰的“民主进程”表示“关切”。时间线如此惊人的同步,很难不让人怀疑这背后是否存在某种不言而喻的协同。

这一切的发生,似乎都在印证赫什爆料中“泽连斯基已失去美国信任”的判断。同时也意味着,他在国内也失去了大部分支持基础。扎卢日内此前高达88%至90%的民调支持率,与泽连斯基跌破50%的支持率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使得“换人”具备了充分的民意基础。

不仅是民众,乌克兰军方对新防长的不满情绪也在蔓延,甚至有前线士兵公开表示嘲讽。民众与军队对泽连斯基政府的信任双双瓦解。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境地中,泽连斯基的执政合法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

新棋手浮出水面

泽连斯基的政治豪赌,不仅点燃了国内民众的怒火,也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叙事——这并非外部干涉,而是乌克兰人民需要新的领导者。那么,这位“新领导者”为何偏偏是扎卢日内?他究竟有何特质,能成为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扎卢日内作为乌克兰军队的前总司令,被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为“真正的军人”,其军事素养和务实作风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倡导“防御优先”的策略,这与美国寻求“可控成本止损”的战略不谋而合,能够为美国节省巨大的军事投入。

对于美国而言,扎卢日内不仅能减少军事开支,更能为未来的和谈预留空间,他是实现“止损”目标的最佳代言人。同时,他在军中拥有极高威望,能够有效稳定乌克兰内部局面,避免因政权更迭引发更大混乱。

对于乌克兰内部而言,扎卢日内远超泽连斯基的民调支持率,意味着他上任将获得广泛的民意基础。他的声望能够团结人心,为新政府的合法性提供强大支撑,从而化解当前的信任危机。

甚至对俄罗斯而言,扎卢日内也可能是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人选。有传闻称,他与俄军高层存在秘密接触。作为“美俄都能接受的新面孔”,扎卢日内被认为更可能接受“有条件割让”领土以达成停火协议,为结束冲突带来新的可能性。

在如此巨大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危机之下,泽连斯基也曾尝试自救。七月十八日,他突然一改此前强硬立场,宣布愿意与俄罗斯举行领导人层级的直接谈判。然而,俄罗斯方面对此反应冷淡,重申只有在乌克兰承认领土现状并实现中立化等前提下,谈判才有可能进行。

俄方同时指责乌克兰应停止对俄罗斯本土的袭击。仅在七月二十日,乌军无人机对俄本土发动大规模袭击,其中八十七架被俄方击落。战场上,七月中旬俄军在苏姆基和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发动的攻势,也让乌克兰前线战事吃紧,腹背受敌。

泽连斯基的这些自救行为,在扎卢日内这位“完美替代者”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当所有棋子都已就位,这场大国博弈的剧本,似乎已经写好了最终的结局。

棋局终章

基辅街头的抗议与华盛顿的“换人”密谋,最终在扎卢日内这位被推向前台的“过渡人”身上找到了交汇点。这场危机清晰地揭示了,当代理人战争的成本超出预期,棋手便会毫不犹豫地更换棋子,以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特朗普发出的50天最后通牒,与其说是给莫斯科的最后警告,不如说是为泽连斯基敲响的政治丧钟。乌克兰的命运,最终不再由其人民的抗争或总统的意志决定,而是由大国博弈的成本收益计算所决定。战争是否结束,权力如何更迭,答案早已不在基辅。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