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进一步加仓后,巴菲特一举成为日本五大企业的主要股东

点击关注不迷路

巴菲特又加仓了,这次是三井物产。

消息一出,市场一片哗然,但更多的是意料之中。

这位老爷子,用他那套几十年不变的“老办法”,又一次把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拉回了日本。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干了。

就在一个月前,他刚把三菱商事的股份买到10%以上。

现在,三井物产也步了后尘。

这意味着,在日本最核心的五家“综合商社”里,已经有两家被他牢牢地攥在了手里,而且他还放话说,未来可能还会买更多。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日本?

那个经济“躺平”了几十年的地方?

巴菲特是不是老糊涂了?

但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可能就错过了理解这位“股神”投资逻辑的绝佳机会。

他的动作,从来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一场精心策划、深思熟虑的“长线布局”。

要搞懂巴菲特为什么对日本商社情有独钟,我们得先弄明白,这些“商社”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超级无敌大的“杂货铺”,但这个杂货铺不光卖东西,它自己还开矿、搞能源、养三文鱼、投资IT公司、甚至参与全球的粮食贸易。

以三井物产为例,它的业务从矿产、金属、能源,到机械、化学品、食品、零售、健康、IT通信,无所不包。

三菱商事更是运营着全球五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气贸易。

住友商事在东南亚拥有两百万公顷的农田。

丸红是全球最大的牛肉贸易商。

伊藤忠商事则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深度布局。

简单说,它们就是日本经济的“毛细血管”和“中枢神经”,把全球的资源、商品、技术和资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日本,再把日本的产品和服务卖到全世界。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GDP的90%都依赖对外贸易,而这些商社,就是撑起这个庞大贸易体系的骨架。

巴菲特看中的,恰恰就是这种“啥都干”的模式。

在投资界,有个词叫“抗周期”。

意思是,当经济不好,或者某个行业出问题时,你的投资组合不会一下子全军覆没。

日本商社的多元化业务,就是一个天然的“抗周期”神器。

举个例子,如果今年铁矿石价格大跌,三井物产在矿产这块可能亏钱,但它在食品、零售或者IT业务上可能还在赚钱,整体一算,公司还是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利润。

相比之下,那些只专注于某一个大宗商品领域的海外公司,一旦遇到价格波动,业绩就会像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

这种稳定性,对于追求“睡得着觉”的巴菲特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

而且,这些商社这几年还干了一件让巴菲特特别开心的事:拼命给股东发钱。

以前的日本公司,赚了钱喜欢存着,或者投到一些看不到回报的项目里。

但这几年,日本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公司治理改革”,逼着上市公司把利润分给股东。

结果就是,五大商社把将近一半的利润都用来分红和回购股票。

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 里都忍不住夸,说这是“资本主义的完美样本”,因为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终于高度一致了。

所以,巴菲特买日本商社,买的不是某个风口上的概念,也不是某个即将爆发的行业。

他买的,是一个经过时间 检验的、能持续赚钱的、并且愿意把钱分给股东的商业模式。

这跟他当年买可口可乐、买铁路公司的逻辑,一模一样。

当然,市场也不是傻子。

自从2020年巴菲特第一次宣布买入日本五大商社各5%的股份后,这些公司的股价就像坐上了火箭,平均涨幅高达320%,远远跑赢了日本大盘。

五年过去了,当初那个“便宜”的标签早就被撕掉了。

现在的问题是,股价都这么高了,巴菲特为什么还要买?

难道他真的不怕“高位站岗”吗?

这就要说到巴菲特和普通投资者最大的区别了:时间维度。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投资的周期可能是几个月,最多几年。

我们会盯着K线图,会为季度财报的几个百分点波动而焦虑,会担心明天会不会跌,下个月能不能涨。

但巴菲特看的是十年、五十年,甚至“永远”。

他在今年五月的股东大会上亲口说了:

“我们不会立刻卖掉日本五大综合商社的股票,至少现在没有发生,在以后的十年之中也不会发生。”

他的接班人格雷格·阿贝尔说得更绝:

“我设想持有日本贸易公司股票至少50年,或永远持有。”

这是一种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他根本不在乎未来一两年股价是涨是跌,他看的是未来半个世纪,这些商社能不能继续在全球贸易中扮演关键角色,能不能持续地为股东创造价值。

在他眼里,现在的股价高不高,根本不是个问题,因为他压根就没打算在短期内卖出。

这种“以年为单位”的思考方式,是绝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连看个视频都要开倍速。

但真正的财富积累,往往需要的是“延迟满足”,是耐心,是等待时间的玫瑰慢慢绽放。

当然,市场上的聪明人也不少。

有些基金经理虽然也认可日本商社的价值,但面对现在的高估值,他们选择了按兵不动。

比如Aberdeen Investments的日本股票投资主管就说,现在不是大举买入的好时机,他虽然之前买了一些,但现在觉得价格太贵,不打算再加仓了。

还有分析师指出,这些公司的盈利增速正在放缓,如果利润跟不上股价的上涨,那么股价就会变得“头重脚轻”,有回调的风险。

再加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比如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汇率变化、潜在的贸易政策调整等等,都可能给这些商社的业绩带来压力。

这些担忧都是有道理的。

没有人能保证未来几十年一帆风顺。

但巴菲特的应对方式很特别:他选择用“超长待机”来化解一切短期风险。

在他看来,只要公司本身足够优秀,商业模式足够坚固,那么任何短期的波动,最终都会被时间熨平。

这就像种树。

你不会因为今天刮了阵风,就把刚种下的小树苗拔出来。

你知道,只要土壤合适,阳光雨露充足,它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巴菲特买的,就是那些根深蒂固、生命力顽强的“树苗”。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巴菲特的这次加仓,有什么启示呢?

第一,别老想着“抄作业”。

看到巴菲特买什么,你就跟着买什么,这大概率是行不通的。

因为你没有他的资金规模,没有他的信息渠道,更没有他那种“持有五十年”的心态。

你看到的是他买入的结果,但看不到他背后几十年的思考和研究。

盲目跟风,最后很可能在波动中被震下车。

第二,学习他的“底层逻辑”。

与其关注他买了哪只股票,不如思考他为什么买。

他看重的是什么?

是公司的护城河,是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是管理层是否为股东着想,是价格是否合理,注意,是合理,不是绝对的便宜。

这些原则,放在任何市场、任何时代,都是通用的。

第三,找到自己的“能力圈”。

巴菲特之所以敢重仓日本商社,是因为他研究透了它们的商业模式。

他知道自己在买什么。

对于我们来说,与其去追逐那些看不懂的高科技、新概念,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真正能理解的行业和公司上。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本地企业,只要你能看懂它的生意是怎么做的,钱是怎么赚的,风险在哪里,那它可能就是一个比盲目追随“股神”更好的选择。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耐心。

投资中最难的,不是分析,不是选股,而是等待。

等待好公司的价格进入你的射程,等待你的投资开花结果。

我们总是太着急,太想一夜暴富。

但现实是,财富的积累是一个缓慢而坚定的过程,就像竹子,前几年在地下默默扎根,一旦破土,便能飞速生长。

巴菲特这次加仓三井物产,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的投资动作,背后却是一整套关于价值、时间、耐心和商业本质的哲学。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里,最朴素的道理往往最有效:

找到好公司,用合理的价格买入,然后,耐心持有。

他不需要预测明天的天气,因为他知道,只要春天来了,万物自然会生长。

他不需要追逐风口,因为他相信,坚实的大地,永远比飘在空中的泡沫更可靠。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市场因为某个消息而疯狂波动时,不妨想想巴菲特和他的日本商社。

他可能正坐在奥马哈的办公室里,喝着可乐,看着报纸,对市场的喧嚣置若罔闻。

因为他知道,真正重要的事情,从来不会在一天之内发生。

他买下的,不是股票代码,而是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一部分,是一个能穿越周期的商业模式,是一份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资产。

这份从容和笃定,或许才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东西。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人焦虑的时代,能静下心来,用几十年的眼光去看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能力,也是一种巨大的优势。

巴菲特用他的行动,又一次给我们上了一课:

真正的投资,是反人性的,是孤独的,但最终,也是最丰厚的。

他不需要你理解他,他只需要时间站在他这一边。

而时间,从来不会辜负一个真正有耐心的人。

(全文完)

上一篇:北方铜业000737个股深度研究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