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正发出警示信号。上半年美国消费者支出显著放缓,增长率仅为百分之一,远低于去年百分之三点一的水平。这一疲软态势延续至五月,实际消费支出环比下降百分之零点三,导致二季度消费增长率预计仅百分之一点五。尽管二季度GDP可能因贸易逆差收窄出现技术性反弹,但增长引擎的乏力已引发深度担忧。
美国消费疲软背后是多重压力交织。随着企业因关税成本上调价格,消费者开始捂紧钱包。五月数据显示,商品支出连续两月下滑,而服务支出增速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降温迹象显现,持续申领失业金人数攀升至三年高位,利率高企更持续挤压家庭预算空间。
面对七月九日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企业正各显神通。美国工业品和药品企业提前囤积货物,利用保税仓库和外贸区延后缴税;玩具、服装企业则陷入两难——转嫁成本可能失去客户,自行消化又侵蚀利润。亚特兰大联储研究揭示关键矛盾:当前销售已低于正常水平,企业转嫁关税的空间极为有限。
美国的贸易数据揭示另一重隐忧。二季度进口预计下降百分之十四点五,出口减少百年分支四点一,逆差收窄虽短期提振GDP,却折射内需萎缩。库存高企成为悬顶之剑:一季度企业为应对关税大量囤货,如今面临需求减弱下的去库存压力。研究指出,这种“透支性增长”难以持续,下半年贸易对经济的支撑可能减弱。
美国地产市场持续承压。住宅投资连续三个季度收缩,疫情期间的低利率红利消散后,当前高利率环境让建筑商和购房者双双却步。美联储政策制定者面临两难抉择:既要遏制通胀,又需警惕过度紧缩对经济的伤害。
美国消费市场尚未崩盘,但增长动能明显减弱。高收入群体受益于金融市场反弹继续支撑高端消费,非必需服务价格回落维系着餐饮等领域的活力。然而这些积极因素难以抵消整体下行趋势,研究预计下半年实际GDP增速将放缓至百分之一左右。
政策走向成为最大变数。若关税暂缓期延长,虽为谈判争取时间,却延长企业决策的不确定性;若关税落地,成本终将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分担。鲍威尔的警示言犹在耳:贸易保护的成本无人能免。
当消费者缩减开支,企业推迟投资,地产市场持续冷却,美国经济正驶入多雾地带。能否平稳穿越这片减速区,既取决于政策制定者的智慧,更考验着经济肌体的内在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