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自荐引爆热潮 足协这波操作看似有戏?
有人统计了这么个数据,三个月出头的时间,全国竟然有25487个人在网上完成了球员自荐注册,而真正按规矩来,全套资料上传齐全的,也有1055人。什么概念?如果这些人来场超级联赛,凑个二十支队伍都绰绰有余。有人夸足协是破天荒地不拘一格降人才,可这事真能变天吗,还是又一场表面文章?
这一回,中国足协居然拿出了整治足球圈腐败选材的架势,还搭了个网上球员自荐的平台。眼下社会风气就这德行,谁不盼着选材透明、少点门路猫腻?从媒体点赞声一片到网友刷屏投票,足协“想起破解足球选材中腐败”,多少算长了点心。早该干的事拖到现在,难不成怕了谁?
中国足球没到谷底?现实比吐槽更扎心
每次看国足比赛,很多人都忍不住接上一句:“全国十四亿人,咋挑不出十一能踢球的?”越说越气,越看越心凉。不是没人爱足球,也不是没人能踢,偏偏到大场面就让人眼前一黑,年年刷新下限。
范志毅那句“脸都不要了”搁这儿又重了一遍,确实扎心。足球这种事,场上是拼命,场下却讲关系。明明有人能踢,偏偏好位置永远轮不到;明明有天才,进国家队还得自带“背景”。李铁靠着教练身份疯狂捞钱,球迷之外的人没点门道想入选,谁信?这就是中国足球最大的毛病体制僵化、圈子固化、能人看关系、不看干货。
足协昏招不断 足球烂锅接力传
问题根子全在足协,上层人事是任命制,爱管不管都能混进去。田径出身的能当足球掌门,企业搞不好也能换来管球的帽子,水平有没有人先不管,关系到位万事大吉。混到最后一地鸡毛,谢亚龙、南勇、陈戌源一个个倒下,球迷已经分不清谁的锅最大,反正足球圈这池水早就腥臭。
连足协高层都能进监狱,试问底下选材还会干净?普通球员拼实力碾压十个背景生也进不了队,热爱足球的人最后踢成了笑话。这种管法、选法,谁不心凉?
自荐潮能带来什么?数据亮眼但后劲在哪
1055个自荐球员里,男的1035,女的才20。最小的才5岁,最大47岁,跨度这大,要说有点像闹剧也没人反驳。看着这速度,足协还真动真格了303人进备选库,16个娃儿进了青少年部训练营。数字挺震撼,但真要靠这个扛起中国足球的明天,似乎只看到一地鸡血,没见底气。
愿景很美好,问题是实际有多少用?足球讲究底子厚、娃儿多,一两个天才撑不起全局。中国足球青训体系一直鸡肋,基层比赛少,参与人更少。没有大面积的青少年比赛,想广纳贤才等于画饼。球员自荐没用?非也,可单靠自荐还真难刹住用人黑幕,拿捏不住足球风向。
青训才是根本 平台打通才能出人意表
想真正搞出足球苗子,途径只有一个:青少年联赛搞起来,各地俱乐部都展开练兵。让校园队、地方小队、自发组队都能比赛,优胜劣汰,天才自然冒出来。比赛场边足协观摩团别闲着,该发掘的发掘,该指点的指点。一些俱乐部的梯队制搞得风生水起,差的就是把青训和联赛彻底挂钩。
那些穷孩子、野路子球员才是足球的命根子。世界上多少巨星出生寒门?就是有个平台让他们证明自己,最终登顶巅峰。单靠足校搞所谓精英培养,最后反而把足球搞成了贵族运动,大批草根少年被堵在门外。中国人口多,天才多,不缺人踢,缺的是伯乐与舞台。只有基层打通,选材公平,新星才不会被关系“秘书”拦截在门外。
自荐噱头与真改革 路还长
球员自荐看着热闹,但评选终极权还在足协手里。要是选材还看谁送礼、谁搭线,谁讲“规矩”,那什么自荐都是作秀。表面文章做得再花,小圈子游戏就不会变。中国足球的出路,不在于方法新不新潮,在于底子宽不宽广。
真正的足球强国,没见哪个靠官方点将;全靠全国少年队伍一茬推一茬,谁能闯出来谁上台阶。自荐平台算个加分项,不能指望单点突破,眼下足协的制度缺口、青训的教材等,都得一个一个解。否则自娱自乐一番,足球水平还是掉队。
您觉得球员自荐这阵风能带来什么改变?是真正的选才创新,还是又一个作秀?中国足球要想崛起,光靠这些动作是否能扭转乾坤?聊聊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