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戒断反应:读懂了阿根廷,就读懂了印钞上瘾的下场

我们隔三差五,总能看到阿根廷又崩了的新闻,感觉这个国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给经济学教科书提供反面案例。

普通人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票子就成了纸,超市货架比脸都干净,这事儿放别的国家是天塌了,放阿根廷,那叫“又到了熟悉的季节”。

大家都在问,阿根廷到底怎么了?其实这问题压根就不复杂。

阿根廷的问题,本质上不是经济学,是戒断反应学。它就像一个派对开到天亮,账单来了就撕的老赖,嗨了几十年,现在有个叫米莱的哥们冲进来说,派对结束,都给我去工地搬砖还债。

你觉得那些蹦迪蹦惯了的人,会是什么反应?

在米莱来之前,阿根廷的治理模式突出一个简单粗暴:政府没钱了怎么办?直接开动印钞机。财政有了窟窿,央行就是水泥车,哗哗往里灌。这种操作,短期内皆大欢喜,政府可以继续发福利收买人心,民众感觉票子多了日子挺美。

但这就像往啤酒里兑水,一开始你察觉不到,兑多了,喝着就跟刷锅水一样。这刷锅水,就是通货膨胀。

历任总统不是不知道印钞是毒药,但戒毒太痛苦了。削减开支?国会那帮老油条第一个不答应,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削减补贴?享受惯了福利的民众能把你办公室给点了。所以大家心照不宣,继续奏乐继续舞,管它洪水滔天。

直到米莱这个“电锯狂人”上了台。

这哥们是真狠,上来就把政府部门砍得七零八落,补贴大刀阔斧地削,主打一个“你们不体面,我就帮你们体面”。效果也是立竿见影,阿根廷居然搞出了财政盈余,虽然这个盈余是剔除了部分利息支出的“美颜版”,但就像一份P得跟写真一样的体检报告,至少说明没当场进ICU。

央行不用再给财政擦屁股,印钞机被锁进了笼子,通胀数据应声回落,从百分之十几的高位,硬生生压到了个位数。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故事要走向“天降猛男,力挽狂澜”的爽文结局了?

别急,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米莱治好的是财政的“体表烧伤”,但内脏里那个叫“汇率”的肿瘤,还在疯狂扩散。

这就是阿根廷经济的另一个死结:汇率。

这事儿说起来特别拧巴。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搞浮动汇率,汇率高低交给市场,央行偶尔管管。但阿根廷不行,它死死抱着美元不放手,搞盯住美元的政策。

为啥?因为怕。

几十年被恶性通胀搞怕了,阿根廷人对自己的货币比索,信任度基本为零。只要比索一贬值,老百姓的第一反应就是冲向银行,把所有比索换成美元,哪怕是床底下藏着的美元都行。这一下就把贬值预期打满了,进口商品价格应声飞涨,通胀螺旋瞬间起飞,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就叫路径依赖。什么叫路径依赖?就是你明知道前面是坑,但刹车已经坏了。唯一的选择就是祈祷自己飞得够高,或者坑里有别人垫着。

所以,阿根-廷-政-府只能硬着头皮,用宝贵的外汇储备去维持一个“虚假繁荣”的汇率。这就像一个水性不好的人,穿着灌了铅的潜水服,还死死抱着一个叫“美元”的游泳圈。为了不沉下去,他只能拼命划水,消耗体力。

这个体力,就是外汇储备。

阿根廷这国家,出口的东西没啥竞争力,高科技玩不转,农产品和能源还背着一屁股的出口税,外资看见它就跟看见了鬼一样绕着走。所以它的外汇储备,常年处于“电量低于10%”的状态。

体力不行,还非要穿着铅衣游泳,结果可想而知。

最近,这个死结又开始勒紧了。米莱的政党在地方选举中输给了老牌民粹势力“庇隆主义”。市场立刻慌了,大家担心米莱的改革要被翻盘,那个爱开派对的老赖又要回来了。恐慌之下,比索汇率一度跳水。

关键时刻,美国人,准确的说是特朗普的人,出来拉了一把。说要买阿根廷债券,给信贷额度,搞货币互换。翻译一下就是:兄弟,顶住,我们给你输点血。

但输血能解决问题吗?显然不能。阿根廷的历史,就是一部“花式接受国际援助史”,结果呢?从发达国家一路俯冲成了发展中国家里的“差生典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有句骚话:“世界上有四种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日本和阿根廷。”这话损是损了点,但精准。你看隔壁的墨西哥和巴西,当年也都是通胀泥潭里的难兄难弟,但人家一通改革猛如虎,又是财政纪律又是央行独立,现在好歹稳住了,通胀基本是个位数。

阿根廷呢?过去十年平均通胀70%,突出一个“我疯起来连自己都怕”。

米莱上台前,喊的口号更极端,叫“美元化”,干脆把比索废了,全国上下直接用美元。这招确实能一劳永逸地干掉通胀,但后遗症巨大。相当于一个国家把自己的货币政策外包给了美联储,以后美国感冒,阿根廷就得进ICU。经济再遇到冲击,连用汇率贬值来缓冲一下的机会都没了,只能硬抗,代价就是削减工资和大量失业。

所以他上台后,搞了个折中方案,叫“爬行盯住”,就是让比索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慢慢贬值。这确实帮他快速压低了通胀,但问题是,贬值的速度跟不上国内成本上涨的速度,导致阿根廷的东西在国际上越来越贵,出口更卖不动了,进口倒是哗哗地来,外汇储备的血槽掉得更快了。

这就是米莱眼下的困局。

财政紧缩这剂猛药,让他控制住了通胀的“明火”,但汇率这个“高压锅”的阀门已经开始呲呲作响。美国人的援助,最多是往锅上浇点冷水,让它晚几分钟爆炸。

要想真正拆掉这个炸弹,他需要在不引爆通胀的前提下,让汇率更灵活。这几乎是在走钢丝,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猛兽环伺。

更要命的是,政治上的压力越来越大,米莱已经有放松财政的迹象了。毕竟,让一个习惯了吃自助餐的胖子,天天啃窝窝头,他迟早要造反的。

所以,阿根廷的未来,依然是个巨大的问号。米莱的改革,本质上是一场与整个国家历史惯性的豪赌。他玩的就是一个快种快收,必须在民众的耐心耗尽、政治对手反扑之前,把经济拉回正轨。

长期来看,阿根廷必须学会自己造血,培育有竞争力的出口产业。但这个国家的保护主义根深蒂固,制造业常年半死不活。美国人一边给你输血,一边又逼着你恢复坑爹的出口税,简直魔幻。

说到底,经济问题,从来都不只是经济问题。它背后是政治的博弈,是人性的贪婪与短视,是历史的沉疴与路径依赖。

米莱想当那个把印钞机钥匙扔进大西洋的狠人,但首先,他得确保自己不会先被愤怒的民众和狡猾的政客扔进大西洋。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