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这玩意儿,大部分时候主角是人,讲的是王侯将相怎么勾心斗角,才子佳人怎么死去活来。但有时候,你得把镜头拉远,远到人都成了背景里的蚂蚁,真正的主角,其实是脚下那片地。崇明岛,就是这么一个狠角色,一个在长江入海口,硬生生从无到有,折腾了一千多年的创业传奇。它的故事,比很多互联网公司的PPT带劲多了,因为它的天使投资人,是长江,商业模式,是跟东海龙王抢地盘。
你以为中国第三大岛是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捏好的?天真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新石器时代那会儿,现在上海人度假那地方,还是一片汪洋,连个鬼影都没有。长江,这位脾气暴躁的大哥,每天都像个不要钱的快递员,吭哧吭哧地把上游的泥沙往东海送。在入海口,江水跑累了,速度一慢,手里的“包裹”就顺手一扔。这就是崇明岛最初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是整个长江流域,投的不是钱,是亿万吨的土。这笔投资,锁定期长得能让所有VC哭出声来。
到了东汉三国,天下打成了一锅粥,但长江老哥的KPI雷打不动,每天就是搬砖,哦不,搬沙。这时候,水底下开始出现一些“种子用户”,也就是暗沙。它们就像一个网站的内测版,时有时无,涨潮时被淹没,服务器宕机;落潮时露个头,勉强能访问。当时的渔民划船路过,估计也就嘀咕一句“今儿水下怎么多了个坎”,谁能想到,这bug一样的地形,以后会成为一片大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听起来很文艺,其实过程糙得很,就是用几百年的时间,玩了一场只有堆料的暴力美学。
真正的故事,是从唐朝开始的。长江的持续“注资”终于见到了回报,水下那些零散的沙洲开始抱团、合并、浮出水面,形成了东西两块比较稳定的地盘,史称“东沙”和“西沙”。这相当于项目终于有了个像样的产品原型,可以拉第一批天使用户了。公元705年,一群狠人登岛了。你别把他们想成田园诗人,这帮人纯粹是硬核玩家,在玩真人版的《饥荒》,没攻略,没客服,唯一的道具就是手里的破工具和一身的胆子。他们在芦苇荡里开荒,在滩涂上盖房,跟蚊子和潮水干仗。这片土地的肥沃,是他们唯一的安慰剂。从此,这片野蛮生长的土地上,第一次飘起了人间烟火。
有了人,就有了江湖,有了江湖,就得有规矩。人口越来越多,大家不能总靠自觉和拳头办事。到了五代十国,虽然中原打得脑浆子都出来了,但这片刚出生的岛屿却迎来了一个关键节点——南唐政权在这里设了个崇明镇。别小看这个“镇”,这相当于一个野路子的创业项目,终于拿到了官方认证,上了户口,有了编制。这一下,崇明岛的地位就不一样了,从一个“法外之地”变成了国家行政体系的一部分。有了官方背书,商业活动就开始搞起来了。渔民打的鱼,农民种的菜,都能在集市上变成真金白银。一个微缩的商业生态,就这么在泥沙地上建立起来了。
宋朝,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转到了南方,崇明岛正好站在了风口上。更多的人拖家带口地涌入这座岛,带来了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五花八门的文化。这就像一个平台,用户量暴增,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岛上的农业技术升级,粮食产量蹭蹭往上涨;手工业也开始萌芽,什么晒盐的,织布的,都出来了。更骚的是,文化人也开始登岛了。这些文人墨客,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就对着江风海景吟诗作赋,把一个蛮荒之地的求生故事,硬是包装成了诗和远方。这些文字,成了崇明岛最早的品牌宣传材料,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但是,大自然这位股东,脾气向来不好。到了元朝,崇明岛进入了疯狂的扩张期,长江的泥沙还在不断堆积,岛的面积越来越大,跟吹气球似的。可与此同时,大海也不是吃素的,海啸、台风、洪水,就像竞争对手发起的DDOS攻击,隔三差五就来一次,要把这个好不容易做起来的项目给搞垮。岛上的居民,骨子里都是战斗民族。你淹我田,我就筑堤;你冲我房,我就加固。他们用最原始的材料,石头、烂泥、木头桩子,在岛的边缘筑起了一道道海塘,硬生生跟龙王爷抢地盘。每一次与自然的搏斗,都是一场赌上身家性命的豪赌。
就是在这种一边扩张、一边搏命的节奏中,崇明岛的城市形态开始清晰起来。1277年,崇明镇升级为崇明州,州政府都建起来了。这标志着这个创业项目,终于从一个“小作坊”升级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公司总部”。城市里街道开始规划,商铺一间挨着一间,酒楼茶馆里人声鼎沸。寺庙和书院也拔地而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时候的崇明岛,已经不是那个在风浪里瑟瑟发抖的小沙洲了,它已经有了自己的骨架和灵魂,变成了一座真真正正的岛屿城市。
所以你看,从长江口的一片浑水,到初具规模的繁华州城,明朝之前的崇明岛,压根就不是什么温情脉脉的田园史诗。它是一部人类用血肉之躯和无穷的欲望,与喜怒无常的自然,进行了一场长达千年的极限拉扯。这里没有那么多和谐共生,更多的是你死我活的对抗和妥协。这片土地的每一寸,都浸透着祖先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它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被“拼杀”出来的。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残酷而真实的道理:所有看似岁月静好的背后,都有一段硬核到骨子里的野蛮生长史。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