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自称“军事行家”的家伙,居然给美军出主意,说可以“不小心”打到中国军舰上。
这话一说出来,立马让大家炸开了锅,纷纷指责,成了众人眼里的“卖国贼”。
那他到底是谁呢,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新表述:揭秘:西方媒体操纵的“内奸”平可夫真面目曝光 国际在线报道 2008年1月14日
【“卖国求荣”之路】
1963年,张弘毅来到了这个世界,家里穷得响叮当。都说穷人的孩子成熟早,张弘毅打小就明白,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有出息。
他把所有的期盼都放在了学习上,拼命地读书,最终成功考入了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的是中文系。
在大学那会儿,他为了给家里减轻点负担,会给报社写稿子赚点外快。
他在大学时期就对政治上了心,动手写了几篇谈论国家政策不足的小文章。
但是,他的想法和那时候大家普遍的想法完全不一致,老师同学都不太瞧得上他,老师还老找他聊天,想让他“迷途知返”。
同学们都避开他,这让年轻气盛的张弘毅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发觉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对国内的情况愈发感到灰心,甚至动起了出走的念头。
1986年,张弘毅完成了大学学业,觉得国内情况不太好,于是就跑到日本继续深造去了。
抵达日本后,他首先开始学习日语,经过两年的努力,成功考入了青山学院大学的国际政治专业,专门研究苏联政治,成为了一名预科学生。
但是,在国外生活真不容易,钱包紧张得让他不得不边打工边上学,一边啃书本,一边还得送报纸来挣学费和日常开销。
为了鼓舞自己,他翻开了几本名人故事书,希望能从里面得到点心灵慰藉。
他被一本名叫《朱可夫的故事》的书深深迷住了,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名叫朱可夫的苏联元帅,如何从一名贫穷的鞋匠起步,凭借不懈的奋斗和出色的军事智慧,最终被誉为二战苏军的“不败英雄”。
张弘毅正处在困境中,朱可夫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他觉得自己和朱可夫有点像,心里也盼着能像朱可夫那样,摆脱困境,让自己的人生来个华丽转身。
也许是因为太喜欢朱可夫了,又或者是想给自己加油打气,他索性把自己的名字换成了安德烈·平可夫。
虽然张弘毅很拼命,可最终还是没获得硕士学位,只好离开了学校。
经历了又一次挫折后,他没选择回国,而是决定留在日本,并且和一位日本女性成了家,在外国安定了下来。
之后,他跑到美国还有其他好几个国家深造,掌握了日语、俄语、英语等多种语言,这给他日后从事“国际点评”工作积累了不错的语言功底。
在日本留学那会儿,张弘毅不光送报纸赚钱,还给日本的《朝日新闻》写起了关于中日两国的事儿。
为了讨好日本社会,特别是那些极端的右翼分子,他着手篡改真相,捏造虚假报道,刻意给中国抹黑,想以此吸引注意,赚取稿酬。
也许是觉得这样有好处,又或许是对中国有些不满,张弘毅在这条“靠出卖国家换取利益”的道路上越走越深入了。
【抹黑中国的“专家”】
1993年,他入了加拿大籍,并且在那边安了家。之后,他创办了汉和中心,靠着翻译文章和写作来维持生活。
之后,他创办了一个名叫《汉和防务评论》的军事杂志,通过这个新舞台,他踏上了所谓的“点评国际军事”的道路。
张弘毅从中文系毕业生成了“国际军事评论家”,这变化可真让人想不通。
他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军事学习和锻炼,对军事方面的专门知识完全不了解,大部分知识都是道听途说、东拼西凑得来的。
不过,他就靠这本错误连连的杂志,硬是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位“专家”,在世界舞台上到处行骗。
他察觉到西方国家对中国有误解,便借此机会,不断鼓吹“中国是个威胁”的说法,撰写多篇贬低中国的文章,投其所好地迎合西方国家的观点,企图吸引眼球并获取好处。
在中国,张弘毅早已臭名昭著,大家都讨厌他,把他看作是“叛徒”和“国家的背叛者”。
他的文章问题一堆,思路不清,瞎编乱造,满是对中国的不实指责和歪曲描述。
但在国外,他凭借着那些虚假的话,反倒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还被某些西方媒体夸赞为“全球有名的军事评论大咖”。
这样截然相反的国内外评价,造成了很大的差异,同时也让大家看清了张弘毅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国家的真面目。
他为了个人利益,居然愿意出卖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民族反戈一击,这种做法实在让人瞧不起。
他后来干的一件事,直接让他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把他的真面目彻底揭露了出来。
【“误击”中国军舰】
2022年4月23号,迎来了咱们中国海军的大日子——海军节。全国老百姓都为海军的壮大感到骄傲。
就在那个特别日子到来之前,张弘毅居然做了一件让人大吃一惊的事。
他冒充“外国军事专家”,接受了美国媒体的访问,并大胆提议美军“不小心”打中中国军舰。
他提议:“要是美国不能直接插手台海事务,那或许可以派几艘潜艇到那片海域,不小心‘碰到’一下中国大陆的军舰。”
这句话一说出来,马上就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多老百姓都纷纷指责他,骂声一片。
张弘毅为了支撑自己的看法,特别提到了1999年时候,咱们中国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被炸那件事。
那次时候,美国带着北约一起轰炸了咱们中国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结果导致三名中国记者不幸丧生,还有好多人受了伤。
北约后来解释说那是“一场意外轰炸”,并且在中国老百姓的坚决反对声中,最终不得不提供了经济上的补偿。
张弘毅居然拿这桩重大的国际事故,当作他提议美军“不小心打中”中国军舰的理由,这心思太坏了,真是让人恼火。
他似乎认为,美国能老调重弹,又一次挑衅中国,而中国只能“吃哑巴亏”。
这充分显示了他大大低估了中国在军事上的力量和政治上的坚定,同时也暴露了他乐意做西方那些反对中国力量手下的不光彩面目。
张弘毅说自己是个“全球军事点评高手”,但他的“专业水平”老被人怀疑。他写的文章里,看法总是一会儿一个样,思路也乱七八糟,连最基础的军事知识都搞不清楚。
更让人不齿的是,他老爱直接把国内军事迷发的帖子照搬过来,放到自己的文章里,还美其名曰是自己的“独到见解”。
他这种做法,不光让人看出他做学问不老实,还让人瞧出他心里没底,啥都不懂。为了藏起自己的短板,他只能靠着偷人家的东西来撑着自己那“专家”的面子。
国内的军事迷们对张弘毅抄袭的事早就受够了,为了反对他,大家开始在自己的帖子和图片上加上明显的标记——“平可夫勿用”。
这样的默默反抗,其实就是在明摆着嘲笑和批评张弘毅。在中国,张弘毅的名声早就坏透了。
但在国外,他依旧很火,甚至还一度成为了英国军事杂志《简氏国际防务评论》在亚洲的特约军事点评专家。这种在国内国外截然不同的评价,确实让人琢磨不透。
【笔者认为】
张弘毅到国外也许能过上舒坦日子,可他终究躲不过历史的责问和老百姓的鄙视。
他会被历史永远记住,不过是作为个坏榜样,给后人提个醒。
那你觉得,张弘毅的变化,除了他个人的原因,还有哪些社会上的事情起到了推动作用呢?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