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经济数据又来了!9月PMI初值一公布,咱们这些天天盯着市场风向的人不免又想叹口气。制造业、服务业、综合PMI三项数据集体下探,怎么看这都是一个大写的“疲软”。虽然标普全球的首席商业经济学家Chris Williamson在一旁忙着打鸡血,强调这季度经济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把话挑明了说,这所谓“强劲增长”的背后,隐忧也写满天。
先别看那“季度表现最好的2.2%增长率”,放在月度数据上,7月还是高峰,结果到了9月就明显开始掉队。这就好比你家小区跑团,7月你跑得最猛,全小区第一;到了9月,脚底疼、膝盖软,人家问你成绩,你还得搬出整季度的平均数聊以自慰。别说市场不买账了,连街边大爷绕路跑都知道这不是个啥好兆头。
另一方面,企业的日子也没见着多舒坦。经济学家一再给我们打气,说企业还是在扩产,甚至预期也比前几个月乐观,可实际情况是招聘规模在缩,需求在软。最扎心的是企业连涨价支撑盈利的底气都没了,能转嫁成本的机会越来越少,只能盯着利润被一层层“剥皮”。虽说这可能对消费者是个好事,通胀有希望缓和些,但对于市场来说,投资者还会买账吗?
对制造业来说,情况可能更让人操碎了心。销售不给力,库存涨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库存压力简直成了这行业的“顶头风”。这库存压着就像家里米缸里的米快发霉了,你大米粥还没喝上,当务之急就得赶快想着怎么清仓促销。库存一旦压得狠,未来生产必然受拖累。说白了,这就是“现在不好过,未来心发慌”。更何况,标普全球还补刀指出,关税问题仍然让企业头疼,连经济信心都被压成趴窝状态。
话说回来,服务业的数据倒是没那么惨淡。5月后的信心回温让人稍微松一口气,但这点温度也只是“相对不冷”。通胀会缓和吗?数据乐观派说消费者成本还是会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说白了,这不就是你花出去的钱不会少,生活压力依然在。
至于市场反应嘛,美元指数、国债利率、黄金价格动幅不大。甭管是对美股经济信心满满还是保持观望态度,这一波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别忽略,在这微动的背后,市场资金却可能在发现一个更长远的问题——通胀能不能真“降温”,衰退概率会不会进一步增加。
话说到这里,吃瓜群众也开始悟了:制造业瘸了,服务业喘着粗气,结果经济学家却咧开嘴说,这季度挺棒!问题来了,这种勉强攒起来的数据光鲜,是福是祸?这季度的“漂亮分数”,会不会成下季度的“用力过猛”?市场信心真就靠这种打补丁的乐观冲一冲?您说说,指望这些“高点”支撑多久的后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