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男兵巡边15年没提干,决定退伍后,次日团里接到35个电话

声明: 本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部分人名地名已做化名处理。

"什么?李建国要退伍?"团长王军华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是的,昨天刚批的手续。"参谋小声回答。

"他在边防待了多少年?"

"十五年,从十八岁入伍到现在。"

"军衔呢?"

"还是列兵...从没提过干。"

办公室里陷入死寂。第二天一早,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整整35个电话如雷轰顶。

团政委刘华峰接完最后一个电话后,手机从掌心滑落。

2008年3月,春寒料峭的帕米尔高原迎来了一个瘦弱的身影。

李建国背着行囊走下军车,高原的冷风瞬间灌满了他的肺。

18岁的他来自河南农村,这是他第一次看见雪山。

"新兵,愣着干什么?"班长老赵一把拎起他的背包,"走,带你熟悉环境。"

三号哨所坐落在海拔4200米的山脊上,四周是光秃秃的岩石和永不融化的积雪。

李建国跟着班长爬上哨楼,望远镜里是一条蜿蜒的边境线。

"看见没有,那边就是邻国。咱们的任务就是守住这条线。"老赵指着远方说道。

"班长,什么时候能提干?"李建国小心翼翼地问。

老赵哈哈大笑:"小子,想得美!先把兵当好再说。

不过你要是真有本事,三五年提个班长不成问题。"

李建国握紧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第一次巡边,李建国就栽了个跟头。

凌晨4点,巡逻队出发。李建国背着20多公斤的装备,跟在队伍最后。

高原缺氧让他每走几步就要大口喘气,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

"坚持住!"老赵在前面喊道。

走了两个小时,李建国的腿开始发软。

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滚下了山坡。

等战友们把他拉上来时,膝盖已经血肉模糊。

"疼不疼?"老赵问。

"不疼!"李建国咬着牙说,其实疼得要命。

"好样的!"老赵拍拍他的肩膀,"真男子汉就应该这样。"

回到哨所,李建国偷偷在被子里哭了一场。

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委屈。他想家了,想妈妈做的面条,想村里的小河。

三个月后,李建国适应了高原生活。他开始主动要求加班站哨,主动承担最苦最累的活。

"建国这小子不错。"排长王志明对班长说,"有股子韧劲。"

"是啊,就是话少了点。"老赵点点头。

李建国确实话少,但心里清楚得很。

他看见其他战友写检讨、挨批评的时候,暗自庆幸自己的小心谨慎。

他要表现好,要提干,要让父母在村里抬得起头。

2009年春节前夕,李建国接到家里电话。

"建国,听说你们那边能提干?"父亲的声音透着期待。

"嗯,我会努力的。"

"你表哥去年就当排长了,你可不能落后啊。"

挂了电话,李建国握紧拳头。表哥在内地部队,他在边防,条件不一样。但他不能输,绝对不能输。

02

2009年,李建国入伍第二年。

这一年,他在连队出尽风头。

体能训练第一名,射击成绩最优秀,巡边次数最多。战友们都说,李建国今年肯定能提干。

"建国,你小子行啊!"新来的大学生兵小张拍着他的肩膀说,"听说连里要推荐你去军校。"

李建国心头一热,但表面还是很冷静:"还没定呢。"

排长王志明把他叫到办公室:"建国,你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

今年团里有两个提干名额,你很有希望。"

"谢谢排长栽培!"李建国激动得脸都红了。

可是,事情没有按照他想象的方向发展。

年底,提干名单公布了。两个名额,一个给了文化程度更高的大学生兵,另一个给了连长的老乡。

李建国傻眼了。

"为什么不是我?"他找到排长。

排长叹了口气:"建国,你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上面说你文化程度不够。"

"那我可以自学啊!"

"另外,团里更倾向于提拔本地兵,你懂的。"

李建国懂了。他不是本地人,没有关系,文化程度也不够。

即使再努力,也比不上那些有背景的人。

那天晚上,李建国一个人跑到哨楼上,对着雪山大喊了一声。

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像是在嘲笑他的天真。

"别灰心,明年还有机会。"老赵安慰他。

"嗯。"李建国点点头,但心里已经有了裂痕。

2010年,李建国更加拼命。

他主动申请最危险的巡逻任务,在零下40度的暴风雪中坚守岗位,从不叫苦叫累。

这一年,连队来了个新兵叫刘磊,大学毕业,父亲是某市武装部长。

刘磊刚来就问李建国:"老兵,在这里待多久能提干?"

"不一定,要看表现。"李建国如实回答。

"我爸说,只要不犯错误,两年肯定没问题。"刘磊满不在乎地说。

李建国心里一阵苦涩。人家两年就有把握,自己已经三年了还是个列兵。

果然,年底刘磊就被提拔为副班长。理由是文化程度高,有领导才能。

"恭喜啊!"李建国强挤出笑容祝贺。

"谢谢老兵带的好!"刘磊客气地说,但眼中已经有了上级对下级的神情。

那天夜里,李建国给家里打电话。

"建国,怎么样?今年能提干吗?"父亲还是那句话。

"还要再等等。"

"你都当了三年兵了,怎么还是个列兵?人家村里的二狗都当班长了。"

"爸,我会努力的。"

"努力有什么用?要动脑子,要会来事!"

李建国无言以对。他不会"来事",只会埋头苦干。在这个讲究关系的世界里,他的努力似乎一文不值。

03

2011年到2014年,李建国经历了人生最煎熬的四年。

这四年里,他看着一批又一批新兵超越自己。

有的当了班长,有的提了干,有的甚至已经是排长了。而他,还是那个老列兵。

"建国哥,你怎么还不提干啊?"新来的小兵好奇地问。

李建国苦笑:"我命不好呗。"

"可是你技术最好,大家都服你啊。"

"服我有什么用?"李建国自嘲地说,"会拍马屁的都当干部了。"

连队换了新连长,姓陈,是个年轻的大学生军官。他找李建国谈话。

"李建国,我看了你的档案,表现一直很优秀。为什么到现在还是列兵?"

"可能是我不够优秀吧。"李建国已经学会了标准答案。

"胡说!你是连队的技术骨干,巡边经验最丰富。我向团里推荐你。"

李建国心头一热,但很快又冷却下来。

这样的话他听过太多次了,每次都是空欢喜一场。

果然,年底又是同样的结果。新连长很尴尬地找他解释。

"建国,不是我不推荐你,是团里说今年要重点培养大学生士兵..."

"我明白。"李建国打断了他。

从连长办公室出来,李建国在走廊里遇到了刚提拔为排长的刘磊。

"老李,别垂头丧气的。"

刘磊拍拍他的肩膀,"安心当兵也挺好,没那么多事。"

"是啊,挺好。"李建国点点头。

但心里却在滴血。他想起父亲那句话:"努力有什么用?"是啊,努力有什么用呢?

这一年,李建国的女朋友小红也提出了分手。

"建国,我等不起了。

你都当了六年兵,还是个列兵。我爸说,这样的人没出息。"

"再给我点时间,我一定会提干的。"

"你都说了三年了!我不能把青春都耗在等待上。"

电话挂断后,李建国坐在哨楼上发呆。雪山依旧,边境线依旧,变的只有他的心境。

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从失望透顶到麻木接受。

李建国学会了不再奢望,不再计较,只是机械地执行任务,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战友们也不再问他提干的事,仿佛这已经是个禁忌话题。

04

2015年到2018年,李建国进入了当兵的第十个年头。

这时候,连队里比他晚来的兵,该提干的都提干了,该转士官的都转了士官。

只有他,还是那个老列兵,像个活化石一样存在着。

"李建国同志,你要不要考虑转士官?"新来的指导员建议。

"我想提干。"李建国还是不死心。

"提干...以你现在的年龄和学历,可能性不大。转士官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再想想。"

李建国确实想过转士官,但心里还有个结。他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凭什么那些混日子的都能当干部,自己这么努力却什么都得不到?

这几年,家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建国,你都30了,还不赶紧回来?村里的同龄人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母亲在电话里催促。

"妈,我还想再努力努力。"

"努力什么?你一个列兵能努力出什么名堂?"父亲在旁边吼道。

"爸,你就不能支持我一次吗?"

"支持?我支持了你十年了!结果呢?人家当年一起入伍的都是营长了,你还是个兵!"

挂了电话,李建国躺在床上,天花板上有一道裂缝,就像他的心一样。

2018年,连队又来了一批大学生新兵。

其中一个叫王小明的,父亲是省军区的处长。这孩子刚来就被特殊照顾,住单间,吃小灶。

"这就是传说中的老班长?"王小明指着李建国问班长。

"对,李建国,连队的活化石。"新班长开玩笑说。

"当了这么多年兵还是列兵,肯定有问题。"王小明小声嘀咕。

李建国听见了,但没有反驳。是啊,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个有问题的人。

正常人怎么可能当十年兵还是列兵?

半年后,王小明就被提拔为副班长。李建国去祝贺,王小明很客气:

"李哥,以后还要向你学习呢!"

但转身就对其他人说:"这种老兵就应该早点退伍,占着位置不干事。"

李建国攥紧了拳头,但最终还是松开了。他已经没有愤怒的力气了,只有深深的疲惫。

05

2019年到2022年,李建国度过了当兵生涯最黑暗的时光。

这时候,他已经被所有人遗忘了。

新来的干部不知道他的存在,老战友们也很少提起他。

他就像个透明人,默默地执行着任务,默默地熬着时间。

"李建国,你今年多大了?"新来的连长问。

"32。"

"当了多少年兵?"

"14年。"

连长倒吸一口冷气:"14年还是列兵?你...你是不是犯过什么错误?"

"没有,我从没犯过任何错误。"李建国平静地说。

连长翻了翻他的档案,满脸震惊:"立功三次,受嘉奖七次,从没有处分记录...这怎么可能?"

"可能是我命不好吧。"李建国苦笑。

连长沉默了很久:"我会向上级反映的。"

但李建国已经不抱希望了。

这样的话他听过太多遍,每次都是石沉大海。

2022年春节,李建国回家探亲。

村里的变化很大,很多人都发财了。

而他家的房子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样子,父亲头发花白,母亲也老了很多。

"建国,你看看人家二狗,现在开着奔驰回来了。"父亲指着邻居家的新车说。

"嗯。"李建国点点头。

"你同学小刚现在是县里的副局长,人家当年连高中都没考上。"

"嗯。"

"你说你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当了十几年兵,连个班长都不是。"

李建国终于爆发了:"我每天在零下40度的雪山上巡边,守卫祖国边疆!

我没给国家添麻烦,没给你们丢脸!"

"守边疆?那么多人守边疆,怎么就你混成这样?"父亲也火了。

母亲在旁边抹眼泪:"建国,听妈的话,退伍吧。

回来找个班上,娶个媳妇,过正常人的日子。"

那一刻,李建国的心彻底死了。

回到部队后,李建国变得更加沉默。他开始认真考虑退伍的事情。

35岁了,如果再不退伍,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没有技能,没有学历,更没有前途。

"李哥,你真的要退伍?"一个小兵问他。

"可能吧。"

"可你是连队最好的兵啊,巡边技术没人比得过你。"

"有什么用?"李建国自嘲,"好兵不等于好命。"

2023年3月,李建国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找到连长,递上了退伍申请书。

"李建国,你确定要退伍?"连长问。

"确定。"

"为什么?"

"我累了,真的累了。"

连长看着这个在边防坚守了15年的老兵,心里五味杂陈:"我会尽快上报的。"

走出连长办公室,李建国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15年的坚守,15年的等待,终于要结束了。

他不知道,一场意想不到的变故即将发生。

第二天上午10点,团政委刘华峰的电话响了。

"喂,你好。"

"首长,听说李建国要退伍了?"电话里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你是?"

"我是边境村的老支书,我们不能让他走啊!"

刘华峰还没反应过来,电话又响了。

这次是个女声,带着哭腔:"首长,求求你们别让李排长走,我们离不开他啊!"

"什么李排长?我们这里没有李排长。"

"就是李建国啊,我们都叫他李排长。"

刘华峰蒙了。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电话一个接一个,总共35个。

每个电话都在为李建国求情,都不希望他退伍。

"到底是怎么回事?"刘华峰放下电话,满脸困惑地问参谋。

参谋长脸色煞白地冲了进来。

团长王军华瘫坐在椅子里,嘴巴张得老大。

04

刘华峰立即召集紧急会议,要求各连队详细调查李建国的情况。

"马上给我查清楚,这个李建国到底做了什么!"他对着参谋长大声命令。

两个小时后,调查结果出来了,所有在场的军官都被震撼了。

第一个打电话的,是边境村79岁的老支书马大爷。

"首长啊,李建国这孩子救过我们全村的命!"

马大爷在电话里哭得像个孩子,"三年前那场雪灾,要不是他连夜送药,我老伴早就没了。"

原来,2020年冬天,边境村遭遇了50年不遇的暴雪。

村里的道路全部封闭,通讯中断,一位70多岁的老人突发心脏病,急需硝酸甘油。

当时李建国正在执行巡逻任务,听到求救信号后,二话不说就背着药品徒步20公里送到村里。

那一夜,气温零下45度,李建国的脸都冻青了,但他坚持把老人送到了医院。

"李同志,你这样会冻死的!"村医劝他别回去了。

"不行,我得回哨所。"李建国咬着牙说。

回到哨所时,他的双脚已经轻微冻伤,在医务室躺了一个星期。

但他从来没有向上级汇报过这件事,更没有申请任何奖励。

第二个电话来自牧民阿布都拉。

"李大哥救了我们家三条命!"阿布都拉用不标准的汉语激动地说。

2018年春天,阿布都拉一家在转场途中迷了路,在雪山里困了两天两夜。

就在绝望的时候,李建国找到了他们。

"当时我以为见到了天使。"阿布都拉回忆说,"李大哥把自己的干粮都给了我们,还背着我最小的孩子走了整整一天。"

为了救这一家人,李建国耽误了正常巡逻,回到哨所后还被班长批评了一顿。

但他从来没有解释过原因。

第三个电话更让人震撼。打电话的是边境贸易点的个体户老王。

"李大哥这些年帮了我们太多忙了!"老王哽咽着说,"我们做生意遇到纠纷,他帮忙调解;

货物被偷了,他帮忙找回来;

有人敲诈勒索,他出面制止。我们都把他当亲兄弟一样!"

调查越深入,真相越令人震惊。

李建国这15年来,用自己微薄的津贴资助了12个失学儿童。

他的津贴每个月只有几百块钱,但他宁可自己吃咸菜就馒头,也要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

"李叔叔每次来看我,都会带书和本子。"

一个叫古丽的小女孩在电话里说,"他说知识能改变命运,让我好好读书。"

古丽现在已经考上了大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

是李叔叔教会了我说汉语,没有他,我不可能有今天。"

更让人惊讶的是,李建国还是边境地区有名的"赤脚医生"。

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学了基本的医疗知识,经常为村民们治疗一些小病小伤。

村里没有正规的卫生所,李建国就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李大夫的医术比县医院的大夫还好呢!"村民们这样评价他。

而最让团领导震惊的,是李建国在边民心中的地位。

调查发现,边境沿线几十公里范围内,没有人不认识李建国的。

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李排长",虽然他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自己的真实军衔。

"李排长人太好了,从来不摆架子。"

"李排长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

"李排长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解放军。"

类似的话在调查中反复出现。

05

面对如此震撼的调查结果,团部立即召开了紧急军官会议。

"同志们,我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团长王军华站起来说,"我们让一个真正的英雄当了15年列兵!"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说话。

"立即把李建国叫来!"政委刘华峰下令。

半个小时后,李建国走进了团部会议室。

看到满桌子的领导,他有些紧张。

"坐下。"团长示意他坐下,"李建国,你知道今天为什么叫你来吗?"

"不知道。"李建国老实地回答。

"今天上午,我们接到了35个电话,都是为你求情的。"

李建国愣住了:"求情?"

"对,边境沿线的村民、牧民、商人,他们都不希望你退伍。"

政委说着,拿出厚厚一沓调查材料,"我们调查了你这15年来的表现,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李建国坐立不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你知道边民们都怎么称呼你吗?"团长问。

"不知道。"

"李排长。在他们心中,你就是一个排长,一个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听到这话,李建国的眼睛湿润了。

"李建国,你为什么从来不汇报这些事情?"政委问。

"我...我觉得这些都是应该做的。"李建国低着头说,"军人不是应该为人民服务吗?"

"你用自己的津贴资助失学儿童,这个事情领导知道吗?"

"不知道。我不想给组织添麻烦。"

"你冒着生命危险救助迷路的牧民,为什么不申请奖励?"

"那是我的职责。"

"你义务为村民治病,学会了那么多医疗知识,为什么不申请调到卫生队?"

"边境需要我。"

每一个回答都让在场的军官们羞愧不已。

他们意识到,眼前这个朴实的农村小伙子,才是真正的军人,真正的英雄。

"李建国,我代表团党委向你道歉!"

团长站起来,庄严地敬了个军礼,"是我们的失职,让你受委屈了!"

"首长,您这是做什么?"李建国慌忙站起来。

"现在,我正式宣布,"政委拿出一份文件,"根据你的表现和贡献,团党委决定破格提拔你为排长,同时补发这些年来应得的各种奖励和津贴。"

李建国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愣住了。

15年了,他等了15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首长,我...我..."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另外,"团长继续说,"我们决定撤销你的退伍申请,希望你能继续留在部队,为边防事业贡献力量。"

李建国的眼泪终于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不是委屈的眼泪,而是激动和感激的眼泪。

"首长,我愿意继续守边!"他大声说道。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三天后,李建国的提干仪式在边境线上举行。参加仪式的不仅有部队官兵,还有数百名边境村民。

"李排长!李排长!"村民们激动地喊着。

老支书马大爷颤抖着手,给李建国戴上了崭新的排长肩章。

"孩子,你终于名副其实了!"老人眼含热泪地说。

阿布都拉牧民献上了洁白的哈达:"李排长,感谢你这些年的守护!"

古丽小姑娘跑上前来,给李建国献上了一束野花:"李叔叔,谢谢你让我有机会上大学!"

面对这些淳朴的边民,李建国再次哽咽了。

"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他朴实地说,"以后我还会继续守护这片土地,守护大家。"

"李排长万岁!"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仪式结束后,李建国独自走到了哨楼上。

望着远山如黛,边境线蜿蜒,他的心情无比平静。

5年的坚守,15年的等待,虽然充满了委屈和痛苦,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

他掏出手机,给父母打了个电话。

"爸,妈,我提干了。"

"真的?"母亲激动地问。

"真的,我现在是排长了。"

"太好了!我儿子终于出息了!"父亲在电话里大笑。

"爸,我还要继续在边防待下去。"

"好,你是好样的!"这次父亲没有反对,"为国戍边,光荣!"

挂了电话,李建国看向远方。夕阳西下,雪山披上了金色的外衣。

他知道,自己的故事还在继续,自己的使命还在继续。

后来的日子里,李建国开始担任新兵的带训工作。

他把自己15年的巡边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战士们。

"记住,我们守的不是边境线,而是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全。"

他经常这样对新兵说。

"李排长,你后悔这15年吗?"一个新兵问他。

李建国想了想,摇摇头:"不后悔。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坚守。"

"为什么?"

"因为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你真心为人民服务,人民就不会忘记你。"

新兵们都被深深感动了。

2023年底,李建国被评为"全国优秀士兵",他的事迹被写进了教材,成为新一代军人学习的榜样。

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问他:"李排长,你想对那些正在奋斗的年轻军人说些什么?"

李建国拿过话筒,朴实地说:"我想说,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委屈。

只要你真心为人民服务,人民就会记住你。金子总会发光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而在那个遥远的边防哨所里,新一批的战士们正在站岗放哨。

李建国的故事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他们在这条漫长的边境线上继续坚守。

边境线依旧蜿蜒,雪山依旧巍峨,但有了李建国这样的军人,这片土地就永远不会缺少守护者。

那35个电话,不仅改变了李建国的命运,也深深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往往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

李建国的故事还在继续,而那片边境线上,永远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军人的忠诚与坚守。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