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夏玉米后期 “一喷多促” 技术要点与意义

夏玉米生长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喷多促” 技术在此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次喷施杀虫杀菌剂、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可达到促壮苗稳长、促灾后恢复、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升等多重功效,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田管措施。

一、“一喷多促” 的时机选择

夏玉米 “一喷多促” 最佳喷施时间为玉米生长中后期,即大喇叭口末期至灌浆初期 。此时玉米植株生长迅速,对养分和病虫害的抵御能力需求增加,适时进行 “一喷多促” 能够精准满足其生长需求。例如,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通常在8月上旬 - 9月上旬进入该阶段,此时期进行 “一喷多促” 作业,能有效应对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为后期的灌浆和成熟奠定良好基础。

二、药肥选择策略

1. 杀菌剂:针对夏玉米常见的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茎腐病等病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井冈霉素、氟环唑、丙环唑、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药剂 。这些杀菌剂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预防和治疗病害的发生。例如,吡唑醚菌酯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对多种叶部病害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还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促进玉米生长。

2. 杀虫剂:为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粘虫、棉铃虫、蚜虫等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 。不同的杀虫剂针对不同的害虫种类,应根据田间害虫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选择。如氯虫苯甲酰胺对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效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吡虫啉则对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3. 叶面肥:常见的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尿素、中微量元素水溶肥等,能为玉米提供额外的养分,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灌浆,提高粒重 。磷酸二氢钾含有磷和钾元素,在玉米生长后期,磷元素有助于促进生殖生长,提高结实率;钾元素能增强植株的抗逆性,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增加粒重。

4. 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胺鲜酯、三十烷醇等生长调节剂,可调节玉米生长,增强抗逆性,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芸苔素内酯能提高玉米对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的抵抗能力,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

三、药剂配方示例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玉米生长状况,合理搭配药剂。例如:

1. 6%甲维·氟铃脲乳油20克/亩 +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克/亩 + 磷酸二氢钾50克/亩 + 沉降剂(按照产品说明添加),可用于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以及大斑病等病害,同时促进玉米灌浆。

2. 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 10%苯醚甲环唑乳油 + 磷酸二氢钾 + 芸苔素内酯,该配方可有效防治鳞翅目害虫和多种真菌性病害,调节玉米生长,增强抗逆性。

四、喷施作业要点

1. 喷药时间: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避开中午高温及授粉期 。高温时段喷药,药剂容易挥发,降低药效,同时还可能对玉米造成药害;授粉期喷药则可能影响授粉质量,降低结实率。若喷药后6小时内遇中到大雨,要及时补喷,以保证药剂的有效作用。

2. 喷药机械: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时,亩药液量不能少于3公斤,飞行速度不超过4米/秒 。飞行高度根据载荷重量适当调整,载荷重量<30L的飞行高度2 - 3m、载荷量≥30L的飞行高度3.5 - 4.5m 。同时,要添加植物油类、有机硅类和高分子聚合物类的沉降剂、抗蒸发剂等适宜飞防的助剂,以提高药剂在叶片上的附着性和均匀性。人工喷雾时,要确保喷雾均匀,避免重喷和漏喷。

3. 二次稀释:药剂要进行二次稀释,先将药剂在小容器中充分溶解,再倒入大容器中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确保药剂均匀分散,避免因浓度不均导致药效不佳或产生药害。

4. 安全防护与废弃物处理:喷施药剂时,操作人员应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避免皮肤和呼吸道接触药剂。农药包装废弃物及作业结束后剩余药液要集中妥善处置,严禁随意丢弃和倾倒,防止污染环境 ;严禁在水源附近配药、施药,避免对水源造成污染,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夏玉米后期 “一喷多促” 技术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药肥,把握好喷施时机和作业要点,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广大种植户应重视并正确应用这一技术,为夏玉米的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