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北大考辅警是乌龙?保安公司心虚P图,一句到期下架就想了事?

好家伙,这年头没点反转剧情,都不好意思叫新闻了。

前脚“北大毕业生考辅警”冲上热搜,后脚保安公司就连夜加班,给“北京大学”后面P了个括号,写上“医学部网络教育”。

这操作,简直比双十一零点的网速还快,生怕大家误会了什么。

这事儿刚出来的时候,我朋友圈都炸了。

有人痛心疾首:“卷,太卷了!北大出来都得去当辅警,我们这种普通本科的,是不是只能去要饭了?”

还有人一脸“我就知道”的表情:“学历通胀嘛,博士送外卖,硕士拧螺丝,北大考辅警,齐活了!”

一时间,整个互联网都弥漫着一股“知识改变命运,但没说改变成啥样”的悲观气息。

可就在大家伙儿为这位“北大学子”的“屈才”扼腕叹息时,反转来了。

保安公司“中安卫士北京”的公众号,悄咪咪地修改了公示图片,那明晃晃的“北京大学”后面,多了几个小字——“(医学部网络教育)”。

这感觉就像你以为自己抽中了SSR,结果定睛一看,卡面右下角写着“体验卡”。

这还没完,第二天一早,大家想去围观一下这个“补充说明”时,发现整条公示直接消失了。

删了?

跑路了?

记者一通电话打过去,工作人员的回应堪称滴水不漏:“哦,公示期满了,正常下架。”

至于为啥要半夜P图,人家轻描淡写:“补充考生信息而已,跟网友讨论没关系。”

这话你信吗?

反正我隔着屏幕都闻到了一股心虚的味道。

毕竟,9月和10月的笔试、综合成绩公示都还好好挂着呢,怎么就偏偏这个拟聘用名单“到期下架”了?

这时间管理,真是精准得有点刻意了。

说到底,大家在意的根本不是这位考生到底是不是北大“正统”出身。

这背后戳中的,是整个社会对“学历”和“职业”的焦虑感。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然后找份“体面”的工作。

什么是体面?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就是坐办公室,吹空调,敲键盘,月入过万。

辅警,月薪五千出头,还要扣社保公积金,这怎么看都跟“北大”这两个金字招牌不搭边。

所以,当“北大毕业生考辅警”这个标题出来时,它就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高学历=高回报”这个美丽的泡沫。

它让无数在“996”福报里挣扎的打工人,和那些还在象牙塔里畅想着美好未来的学生们,集体破防了。

大家不是在嘲笑这位考生,而是在同情一个可能存在的、被现实毒打的自己。

现在,真相大白了,原来是“网络教育”。

很多人长舒一口气,仿佛自己的世界观又被扶正了:“哦,原来是网教啊,那没事了。”

这种心态,其实比一开始的焦虑更值得玩味。

它暴露出一种根深蒂固的学历鄙视链:本部>分校>独立学院>网络教育/成人高考。

仿佛只要给学历划分出三六九等,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现实的不公。

可问题是,职业真的有高低贵贱之分吗?

网络教育的学生,就不能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吗?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是北大本部的毕业生,出于对警察职业的热爱,或者仅仅是为了在北京解决户口问题,选择去考辅警,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成年人的世界,早就不是非黑即白的童话了,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生活的泥潭里摸爬滚打,寻找那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光。

这次保安公司的“神操作”,从连夜P图到火速删帖,再到苍白无力的回应,活脱脱上演了一出“公关灾难教学”。

他们可能以为自己平息了一场舆论风波,实际上却暴露了骨子里的心虚和对舆论的恐惧。

他们害怕的,是“北大”这个标签给这份月薪五千的工作带来的“价值冲击”,是网友们雪花般的质问和嘲讽。

可他们忘了,堵住悠悠众口最好的方式,不是删帖,不是P图,而是坦诚和尊重。

尊重每一位劳动者,无论他来自哪里,学历如何。

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大方承认:“没错,我们这里就是有来自名校的应聘者,我们为能吸引到这样的人才而自豪。”

这样的底气,远比任何P图技巧都更有说服力。

说到底,这出闹剧,不过是社会焦虑的一次集中爆发。

我们真正该思考的,不是“北大毕业生该不该考辅警”,而是为什么一份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工作,在很多人眼里会成为“屈才”的代名词。

当我们的社会不再用薪资和“体面”程度去衡量一份工作的价值时,或许这样的新闻,才不会一次又一次地刺痛我们敏感的神经。

至于那位考生,无论他来自哪里,他只是做出了一个自己的选择,我们这些看客,还是散了吧。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