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反转!
西贝刚道歉就登"餐饮之光"舞台,这是表彰会还是公关秀?
家人们,最近餐饮圈这出大戏看得我头皮发麻,剧情比狗血电视剧还跌宕起伏,不捋不知道,一捋全是魔幻操作:9月10号罗永浩一句"太恶心了"撕开西贝预制菜的口子,11号贾国龙硬刚说"100%没有预制菜"还要起诉老罗,12号媒体直播后厨扒出保质期24个月的西兰花、去年的冻羊排,连厨师长都没有厨师证,15号西贝急转直下发致歉信要"向胖东来学习",结果19号成都"中国餐饮之光大会"嘉宾名单一出来,贾国龙和他的"军师"华与华华杉赫然在列,大会口号还喊得震天响:"我们都在,我们还在"。我真想问一句,这到底是照亮行业的盛会,还是刚翻车的大佬们抱团公关的现场?
先说这事儿的由头,罗永浩绝对是捅了马蜂窝的那个人。9月10号他在微博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还卖高价",那句"太恶心了"直接点燃了舆论。西贝一开始那叫一个硬气,客服当天就说"不存在预制",转天贾国龙更是在北京门店拍着胸脯放话"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还放狠话说要起诉罗永浩,甚至搞了个"罗永浩菜单"想恶心回去,连"凭良心说西贝真不贵"这种话都敢说 。结果呢?罗永浩直接开直播晒证据,后厨里全是贴着保质期9到24个月的预处理菜品,羊排腿是去年9月生产的,猪排烩酸菜刚出厂没几天,更离谱的是还查出用转基因大豆油、凉菜复热上架、隔夜菜翻新卖这些问题。这时候西贝才改口说"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有差异",道歉说要把央厨预制改门店现做,喊着要搞透明化。合着早干嘛去了?要是没人戳穿,是不是还打算拿着华与华给设计的"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口号接着忽悠消费者?
更讽刺的是贾国龙身边那位"军师"华杉,这波操作简直把"见风使舵"四个字演活了。华与华跟西贝合作了十多年,从2013年就开始服务,光2016到2021年这五年,每年服务费就240万到480万,算下来十年少说也收了几千万,贾国龙以前还说华与华第一次提案就值1000万 。结果这次风波里,华杉前几天还在微博上跳脚,说西贝是"中国最好的企业之一",骂罗永浩是"网络黑嘴",鼓动贾国龙硬杠,说这"根本就没有危机,就是要辩个清楚明白" 。结果罗永浩在直播间一点名批评他瞎出主意,说"作为收费的顾问,鼓动企业硬杠纯属扯淡",华杉立马就道歉了,这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拿着这么多服务费,不想着帮企业把好品控关,倒是先把"硬杠公关"的套路玩得门儿清,这就是所谓的"行业智囊"?我看更像"危机制造机"吧,毕竟西贝这波舆情彻底失控,跟他这馊主意脱不了干系。
现在好了,这两位刚从预制菜风波的泥坑里爬出来的"主角",转头就要去参加"中国餐饮之光大会"。看主办方宣传,说这是300位行业领袖共探"破局之道",还要发布《餐饮行业白皮书》,嘉宾名单里除了贾国龙和华杉,还有不少餐饮大品牌的创始人。我就想问问,这"局"是谁弄出来的?是消费者太挑剔,还是你们这些大佬把预制菜当现做、把涨价当升级的心思太精明?西贝一道菜卖几十上百,溢价里到底有多少是食材成本,多少是给华与华的营销费,又有多少是忽悠消费者的"智商税"?要知道这波风波里,西贝单日营收就损失超200万,部分门店客流直接腰斩,这可不是消费者"虐"你们,是你们自己砸了招牌。
再说说大会那口号,"我们都在,我们还在",听着挺煽情,细品全是猫腻。是说不管被曝光多少次预制菜,你们还在接着开店割韭菜?还是说不管收多少智商税,你们还在赚着大钱?有网友说得实在:"看了这个联合宣传视频,我可以放心吃其他品牌了",底下立马有人回怼"你想多了,长期在外吃根本躲不掉"。这话真是戳破了行业的遮羞布——西贝只是被抓了典型,那些没被曝光的品牌,难道就全是现做现卖?华与华服务的客户里还有海底捞、华莱士、绝味这些大品牌,他们的后厨就都干净透明?之前新华社就发文说"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人民日报和央视也都跟着评论,核心就是消费者要的是知情权,不是被蒙在鼓里当冤大头 。
更可笑的是西贝那套"伪透明化"操作,之前说要开放所有门店后厨参观,结果没几天就以"保障食品安全"为由暂停了,改成只能看"明厨亮灶"的监控,这不就是换汤不换药吗?这操作和现在开大会的逻辑如出一辙:表面上喊着"透明化""共进步",实际上还是想靠一场热闹的会议掩盖行业的沉疴。胖东来于东来一开始还力挺西贝,后来都默默删了言论,估计也是看明白了这套路。网友们可不傻,大家要看的不是老板们在台上唱高调、喊口号,而是餐盘里的菜到底是不是当天做的,保质期到底写没写清楚,价格到底值不值那个钱。
有人说餐饮行业现在不好做,上半年营收增速放缓,利润还在下滑,大佬们需要抱团取暖。可再难也不能把消费者当冤大头啊!消费者愿意为好味道、好服务买单,不是为预制菜的溢价和虚假宣传买单。贾国龙说要"打明牌",那不如在大会上直接公开西贝所有菜品的制作流程,说说哪些是央厨预制,哪些是门店现做,保质期多久,食材成本多少,加工费多少,让大家明明白白消费。华杉要是真有本事,也别光琢磨怎么造"超级符号"、搞"亲嘴打折节"这些营销套路,不如帮行业出出主意怎么规范预制菜标准,怎么建立透明的告知制度,怎么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这才是"餐饮之光"该干的事。
可我猜他们大概率不会说这些实在话。到时候台上肯定是"行业面临挑战""需要抱团取暖""共克时艰"之类的空话套话,把自己塑造成受委屈的创业者形象,再吹吹"中国餐饮走向世界"的大牛皮。台下呢?估计就是推杯换盏的"资源对接",琢磨着怎么一起把营销话术编得更漂亮,怎么把预制菜的溢价提得更高。至于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安全、价格透明、预制菜标注这些核心问题,估计提都不会提。毕竟华与华的拿手好戏是造符号、编口号,不是抓品控;贾国龙的重心是开更多门店、赚更多钱,不是把每道菜做好。不然也不会出现创始人亲自下场硬杠,把一场小质疑拖成MJSI指数98.93的"炽热级"舆情,仅次于油罐车混装运输乱象的热度,这管理水平也是没谁了 。
其实消费者的要求真不高:说是现做就别用预制,标了价格就别藏猫腻,出了问题就真心整改,而不是先硬杠再道歉,转头又去开会当"行业之光"。餐饮行业的根基是信任,不是营销话术;能称之为"光"的企业,靠的是品质和诚信,不是抱团公关的本事。要是这场大会最后开成了"公关大会""洗白大会",把刚翻车的品牌捧成标杆,把行业乱象包装成"发展阵痛",那这所谓的"餐饮之光",不如改叫"餐饮之殇"更贴切。
最后想问一句:贾国龙带着刚道歉的西贝,华杉揣着收了十年的服务费,站在"餐饮之光"的舞台上接受掌声时,会不会想起那些吃了高价预制菜的消费者?会不会想起自己说过的"100%没有预制菜"的大话?会不会想起后厨里那些保质期24个月的西兰花?这场大会到底是照亮行业的光,还是蒙蔽人心的雾,是树立标杆的盛会,还是抱团公关的闹剧,咱们走着瞧。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真"光",得看餐盘里的菜,不是看台上的口号。
爆款话题
1. #西贝刚道歉就登餐饮之光舞台 合理吗#
2. #华与华收西贝几千万教硬杠公关#
3. #餐饮之光大会还是抱团洗白现场#
4. #预制菜不是原罪 欺骗才是#
5. #我们都在 是指还在赚智商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