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朋友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天的话题真的很精彩哦!谢谢大家抽空来看,要是觉得还行,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再留个言吧!
我在这里先给大家送上祝福,希望大家身体倍儿棒,每天都乐呵呵的,啥事儿都顺顺利利的!
知乎上有个挺火的话题,说皇帝要管那么多人,他能不能记住手下那些大臣都是谁呀?
【即使是学渣,也是需要借一本笔记应急的。张居正确实是一代名相,改ge虽然不完美但也确实有效果,就是把万历管的太严格,把孩子身心都搞变态了[捂脸]】
【效死就这么简单,你能记住我就行。命都给你。古今中外这点都差不多。不得不说人类还挺浪漫主义。】
【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做过一学期的班长,然后快三十岁的时候去拜访本镇一个搞土方沙石的老板,也就是当时的同班同学,他居然还记得我以前当过他的班长,给了我不小的震撼,真正白手起家的人,必定有过人的本领。】
【所以皇帝会把重点关注的大臣的名字写在屏风上,所谓“简在帝心”,皇帝确实记不住太多人哈,张居正为万历做了个屏风,把全国地图和各地官员都记在上面,文官和武官分别在地图的两边,并且会及时调整,方便皇帝掌握。】
【资治通鉴里面,有个太后临死前和幼主说不同人的特点,怎么用,幼主说记不住,等他拿纸记下,拿来了之后,太后说自己忘了。对于君王来说,记人是基本功。】
【清人还记录过一个故事:某人行贿上官,谋求一个管盐的九品官。上官写条子时,倒是记得他的名字,可忘了他要的官是几品的,就写了一个七品的职位,给他连升两级。】
【两个人地位不一样,韦小宝混迹于市井,又是出身于青楼这样的下三滥的地方,深谙多个朋友多条路的道理,不管以后能不能再遇到你,先记下名字;郑克塽出身官宦,对底下的人根本看不上,哪会有心思去记对方名字。】
【韦小宝第一次去神龙岛被一个少女调笑说他是胖头陀的私生子,韦小宝大骂说少女是自己老妈,自己是少女和胖头陀的私生子,后来过了好几年再去神龙岛韦小宝成了带着炮轰神龙岛的将军,看见那少女韦小宝一乐跳过去说妈你还记得我吗?少女却早已不记得韦小宝和他当年的戏言了。】
【太牛了,我记人名字特别慢,还有车牌号对这些东西非常不敏感。】
【大部分皇帝贡献是负数,能力是正数,工作量大才有意义,但是绝大多数由于是负数,乘的越多,负值越高。反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才利国利民,文景可是古人公认顶尖的皇帝,他们处理政务要求是:一,只处理大事。二,最好不要有大事】
【而且拿破仑还有这个本事,知道很多士兵名字,还知道他们每个士兵的特点,比如哪个勇敢但是容易疲劳,哪个速度快,哪个脑子灵活。我看的传记里他也提前做功课,慰问士兵前提前背下士兵的履历和光辉战绩,不过即使这样,也比大多数将领强了,很多将领都懒得背】
【基督山伯爵小说中,拿皇在岛上让男主帮忙带信回国,问起男主的航运公司和船的情况,男主说老板是莫雷尔,拿皇说哦我记得这个家族,以前我在某某地驻屯时,团里就有个叫莫雷尔。男主回马赛后给老板说了这事,老板激动的大喊,那是我三叔公二大爷(反正之类的亲戚),我要去告诉老爷子,那个老兵知道陛下还记得他,一定会激动到流泪。小说当然是小说,但大仲马应该也是有了解拿皇这个记人准确的特点的。而且也侧面说明楼上答案争论的一个焦点,他不用准确记忆每个人,大姓氏大家族里记得几个人,也能收获所有家族成员的人心。】
【英国的蒙巴顿也有这种小手段,全靠秘书整理,或者自己刻意记下的。这些高级将领和军官,驭下是必备的技能】
【乾隆时期武举人马全,考了两次武举人,先中武探花再中武状元,乾隆还记得这个人,第二次来考的时候还被乾隆揶揄了一下。乾隆既往不咎仍然点他做状元,报答知遇之恩,率部殿后死战不退,最后牺牲在木果木之战】
【告诉你能当上大领导的记忆力都超强,在管理岗位上待久了,天天接触的就是人事这些,可以说真的是过目不忘的】
【六万两肯定错了,元朝每年给官员发的工资都不止六万啊,元朝岁入约一千一百万石,元朝物价大家都知道比较高,一石粮食算他半两吧(宋朝一石粮食大约0.2两),也就是六百万两,和这个“六万两”的记载很贴近,所以应该是元史日常又又又又记错了】
【哇呜,这样,OK,了解了】
【真的。以前没手机,所有熟人电话都背出来了,要打谁电话,信手拈来。有了手机后,有一天突然发现,只能背出自己的手机号。】
【这个我证实,我姑父以前是教育局的一个领导,但是具体职位因为当时我太小并不知道,那个时候智能机还没普及,他也不是秘书,但是他就能背上千个电话号,据他说不是他记忆力好,是不得不背,都是硬背的,到后来就背越快了,往往别人跟他说一嘴,他回到单位了还能重复下来,后来出来做生意了,这种速记的能力也没有削弱,还起了很大作用】
对于这个事儿,你们大家伙儿有啥想法没?
欢迎大家来这儿说说自己的看法,一起交流交流。
谢谢大家的捧场,希望读到这里的你每天都能乐呵呵,事事顺心赚大钱,记得点个赞再走呗~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