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我看完这场比赛,又忍不住要发朋友圈了。你说说,这中国女排如今搞得跟后宫争宠似的,朱婷袁心玥到底还要不要回来?老教练李焕宁一句话,戳中了要害。这不,刚刚说完,心里那点火都快忽然蹿起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上海的五星体育请了李焕宁出场总结女排的表现。他提到“朱袁张”时,讲得倒是一针见血。明年,朱婷必须得归队,不能再造“浪费”这两个字了。说直接点:如果不让朱婷回去,就等于把一大堆宝压在了土里,真是可惜得要死。
他自己说的:“朱婷跟袁心玥一定要用。”这话我先不说合理不合理,反正我觉得心里那点不服气的情绪就被戳到。朱婷稳得跟铁塔一样,哪怕不能打主力,替补位置放她一人,就让对手崩溃都可以。这点,谁都比不了。你看现在队里那些打高球的,是不是还差点火候?比如吴梦洁、庄宇珊,还有唐欣,能不能打世界大赛都打个问号,朱袁配合,绝对靠谱。
说到这,李焕宁还分析了一点,他觉得像张常宁、丁霞,要么不用,要么不用得多了。可朱婷袁心玥,那是必须有人压阵的。“兵强马壮,才能冲击奥运门票。”这句话我听得心头一震。再好的新人也不能一窝蜂全上,总得有个定心丸。
但问题在于,朱婷现在又跑到意大利开始新赛季了。那她回来能不能拼搏?能打几场?比赛这东西,个节点一到,谁都说不准。中国女排的阵容,现在2号位到1号位变得这么快,完全像换了俩队。朱婷能不在意这个队伍的变化吗?记得去年东京奥运会,她那会是真拼尽全力,只是因为后来那次受伤,手腕一时间修养不好。有数据显示,2019年世俱杯上,朱婷拿下最有价值球员,扣球成功率高达55%,那实力真不是吹的。
你说朱婷谁不知道?她进攻又凶又稳,拦网也厉害得不得了。袁心玥那边,拦网高度和反应速度,也一样是顶配。只要让她们做自己的角色,整个中国女排都能坚不可摧。可你偏偏让这些曾经的主力泡汤,难道不是在保存他们的实力么?我看就是想让老将们到关键时刻站出来当压箱底。
李焕宁说得没错,培养新人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只看未来不顾眼前。真要说老将的作用,就是稳定军心。有场比赛都看出来,队里气氛就是不一样,一有朱婷站在场上,队员们都觉得心里有底。就算不能打满场,做个精神领袖也是没得说。
你还记得东京奥运会那阵子吗?朱婷拼到几乎立于不败之地。是不是你们自己看到了?她的经验,她的技术,就是这支队伍那块“灵魂”。就算要新人,也不是一夜之间练出来的,技战术的传承、心态的稳定,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做到的。
顺便吐槽一句,这个所谓的“新人培养计划”我看是摆设。队里那些年轻队员,打比赛还是稚嫩得不行。有时候我觉得,就是这帮新鲜血液,太过冲动,不够稳重。朱婷在场上,绝对比那些刚拼几场比赛就端出嘴脸的年轻人靠谱多了。是真的,别人拼命练,老将让队伍更有凝聚力。
那个谁,张籽萱,现在明显到了瓶颈期。可能是心态问题,也许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到位。这个,李焕宁也评了,他看得很清楚。虽然我觉得,这是个别现象,但如果换个角度,想想:团队的凝聚力不是只靠运动天赋拼拼拼就能搞定的。老将压阵,总归是安全牌。
哪怕只让朱婷和袁心玥回归一点点,也比全让新手试水稳得多。倒不是说要她们当“铁打的阵容”,但你得承认,没有她们在身边,就少了点底气。姑娘们的经验、领袖气质,绝对是用钱买不到的财富。
说到这,李焕宁那话其实很有说服力——你不让老将回来了,结果呢?队里队外全都是推脱理由。比赛又不能全靠演练,竞技就是拼的人命。你说要不是之前朱婷带队,谁知道我们能别扯在世锦赛上多少次?她的“稳定军心”就算不核心战术,也能缓解一堆危机。
所以,回到刚开始说的问题。朱婷到底还需不需要回来?我只想说:真要培训一只“未来之队”,我佩服你能把她们打出冠军,你就可以试试。这比赛现在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关键时刻提醒队友要上,老将拔刀就是那一刹那的勇气。
你要说,朱婷到现在还在意大利打场,那咱就盘算怎么让她别那么折腾。能不能回国吃个饭、签个名,连个入选标志都不用,就静静待队里召唤。说不定比你想像得还简单。
最后问一句,这个队伍,真能靠一帮年轻人硬抗未来的奥运会吗?我看还得看那个谁,老将们还能坚持多久。别让“兵强马壮”的梦想,只剩回忆吧。